成語典故:馬首是瞻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16
【字號】    
   標籤: tags:

春秋時代魯襄公十四年夏季,晉國會同魯、齊、鄭、宋等國進攻秦國,要報櫟地一戰之仇。晉悼公在國境內等待,派遣六卿率領聯軍前進。到達涇水,聯軍不肯渡河。

晉國大夫叔向去問魯國大夫叔孫穆子的意見,穆子就引用了現存於《詩經.邶風.匏有苦葉》這首詩。詩中有「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說,水深就直接下水渡河,水淺就撩起衣服渡河。所以不論水深水淺,聯軍都要渡過涇水,繼續朝秦國進攻。叔向離開後就回去準備船隻,魯國、莒國人先渡河。

鄭國的子蟜去找衛國大夫北宮懿子,兩人一起去見聯軍官兵,勸他們渡河,聯軍渡過涇水並駐紮下來。秦國派人在涇水上游下毒,聯軍因此死了很多人。鄭國司馬子蟜就率領鄭國軍隊攻打秦國,各國軍隊也都跟進開戰,到了棫林,還是不能讓秦國屈服議和。

晉國將領荀偃下令說∶「等雞叫天一亮時,我們就填井毀灶發兵出征,我的馬頭朝向哪裏,你們就跟著馬頭的方向走。」這時,晉國下軍的將領欒黶(音巒眼)說∶「晉國的命令,從來都沒有這樣下的。我的馬頭可要往東呢!」話一說完,欒黶調轉馬頭就走,他的部下全都跟著撤兵。

看到這種情況,荀偃說∶「我的命令確實錯了,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多留下人馬只會被秦國俘虜。」於是只好下令全軍撤退。

後來,荀偃這道命令中的「馬首是瞻」就被引用為成語,用來比喻跟隨別人行動,絲毫不敢違背。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漢光武帝朝,高風亮節的張堪在漁陽太守任內,追捕打擊奸猾之徒,賞罰分明,官吏百姓都樂於聽從,他僅率領數千騎兵反擊,大敗匈奴,漁陽郡邊界從此安寧無事。百姓作歌說∶「桑樹沒有亂枝,禾麥都結雙株穗,張堪施政,百姓生活富足都快樂極了。」
  • 秦朝末年,漢王劉邦的大將軍韓信,攻佔魏國,摧毀代國,乘勝想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其鋒不可當」…
  • 黎侯被狄人驅逐寄居於衛國,因衛國厚待他,使他不想回國。
  • 臣只聽說用德行來安定民心,沒有聽過用戰亂的方法。
  • 胡雪巖叱吒商場,建立了富可敵國的商業王朝,他在商場上的成敗,常成為後人研究分析的樣本,是眾多從商者的指南。
  •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昆陽之戰。
  • 有一次,孫權宴請群臣,命人牽來一頭驢,還在驢的臉上掛了一條長標籤,上面寫著「諸葛子瑜」。
  • 孔子說∶「顏回,你說這些話是甚麼意思呢?」
  • 這種隔岸觀火的人就好像站在這邊船上,眼看著另一艘船沉溺,卻把它當成是只水鳥沉浴水中一般。
  • 灌夫是當時的一位將軍,他為人剛強直爽,好發酒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