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時事

中國體制內外兩重天

【大紀元2011年02月16日訊】有人說,中國只有兩種人—-「體制內人」和「體制外人」。而眼下,爭相回到體制內,成為中國最時髦的命運轉機。那麼,體制內外到底有甚麼區別呢?讓我們來看看。

下載觀看

(新唐人記者李靜、薛莉綜合報導)在中國,體制內和體制外是個含糊的說法,似乎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般,體制內,就是當今的公務員和有行政職能的事業編製;體制外,就是前兩者之外的,如依托市場經濟體制的企業、純市場化運作的事業單位、個體、自由職業、無業者等等,以及廣大的農民,俗稱P民。

而體制內到底有多誘人?英國《金融時報》陶笸籮的文章《到「體制內」去!》說了一個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去體制內的食堂大吃一頓。

去年12月12號深夜,南京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網站上的「每週菜譜」,被網友截圖,發佈在各大網站上後,引起數萬名網友圍觀。這120道菜譜最低5角,最高才2元5角,這個體制內食堂讓網友感歎:「太便宜了,太豐富了。」

而四川成都市錦江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從2010年1月4號起,早中晚飯實行的「一元就餐制」也被網友發帖曝光而引發熱議。

陶笸籮還談到,體制內的好處遠遠不止這點,GDP漲得越高,百姓稅負越重,當全中國百姓都水深火熱,被房價、物價抽筋扒皮的時候,只有體制內還可以安之若泰。

史學家蘇明教授指出,中共想盡了辦法從人民的口袋裡搜刮錢財,是為了維持這個政權的繼續存在,但是目地既不是為國,更不是為民,不過是為了「體制內」的一小撮既得利益的特權分子。

蘇明:「一位金融經濟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以後得出的一個數字,那就是共黨的幹部們每年桌子底下的黑色收入,竟然佔到了當年GDP的30%。就說共黨貪腐的錢佔二十六萬億的GDP的30%,那就是說接近八萬個億是進了共黨層層幹部們的腰包裡去了。」

例如,在中國,「經濟適用房」普通老百姓多花錢也別想買到,能享受的卻是「體制內」的人。

去年陝西山陽縣,被爆光「經濟適用房」申請者九成是公職人員後,今年1月13號,福建省上杭縣的「經濟適用房」申請名單引髮網民強烈關注,因為其中申購者87%是來自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

2009 年,福布斯雜誌推出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中國排名全球第二,排名第一的則是法國。兩者之間不同的是,法國民眾享受著優越的社會福利。而中國人稅收越來越重,卻有數億民眾只交稅,享受不到任何養老、醫療、失業保險、住房補貼、義務教育福利,因為,他們是「體制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