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甲、胡冑保全士類

史鑒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吳之甲、胡冑只是明代兩位小官,他倆因為大名鼎鼎的董其昌而青史留名。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明代松江華亭人,官至禮部尚書。他的山水畫和書法極負盛名,對清代乃至後世影響極大。人們認為他為人「性和易,通禪理,蕭閒吐納,終日無俗語」,他的作品「虛和蕭散」、「不食人間煙火」,把他奉若神明,清代皇室貴族尤其喜歡這種既平和又巧妙、既生拙又秀雅的藝術風格。

董其昌提出繪畫史「南北宗」理論,借用禪宗南北宗來斷定自己推崇的「南宗」必定昌盛,自己貶低的「北宗」必定衰微,提倡繪畫要有「筆墨神韻」,認為拘泥於形似是「板」、「拘」、「匠氣」,對中國繪畫造成了很大影響。

且不說禪宗南宗表面上兒孫興盛,實際上禪宗的空理已經根本不存在了。在歷史上董其昌「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有人崇拜,也有人頗有微詞。

董其昌天天忙著談吐禪理,卻對子弟惡行不聞不問,董家成為地方一霸。次子董祖常,性情尤為暴戾;家奴陳明,一向被董其昌信任,因此更加狐假虎威,仗勢欺人。郡裡書生陸紹芬,面黑身長,頗為高傲,稍有口吃,卻喜好議論。陸家有個僕人女兒叫綠英,年幼卻有殊色。董祖常見色心動,要重金買下加以糟蹋。陸紹芬堅決不許,董祖常就使出薛蟠行徑,強行劫去綠英。陸紹芬非常憤怒,奔走相告,要與財大勢大的董家爭出個公道曲直。郡裡士紳們出面調解,苦苦勸說,陸紹芬才勉強同意既成事實。

讀書人豈肯善罷甘休。就有好事者寫出本小說《黑白傳》,第一回標題是:「白公子夜打陸家莊,黑秀才大鬧龍門裡。」因為董其昌號思白,董祖常又霸道,人們叫他「小白」;陸紹芬面黑,人們叫他「陸黑」,陸紹芬住處又接近龍門寺,所以小說如此隱喻。小說嬉笑怒罵,其中詼諧點綴之處令人捧腹,因此哄傳一時。董其昌聽說了,非常惱火,想追究又無法指證作者是誰。

有個姓范的書生,父親叫范廷言,曾經擔任萬州刺史,但去世已久,只有范夫人還在世。董其昌懷疑《黑白傳》就是范書生手筆,於是天天尋范書生的不是。范書生受了不少罪,無可奈何,自己到城隍廟去向神自白,沒幾天范書生就暴死了。范夫人認為兒子是被董家逼死的,悲憤之下,就率領婢女去董家登門叫罵。董祖常當即關上大門,捉住范家婦女們,剝去衣褲,予以駭人聽聞的折磨。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人們議論紛紛,怒不可遏。范書生兒子范啟宋串聯郡裡讀書人,起來訴諸公庭,狀紙上有「剝褲搗陰」之語。太守因為眾怒難犯,姑且受理此案,然而又被董其昌施壓,太守於是一拖再拖,懸而不決。眾人見訴諸法律無濟於事,就聚眾激變,一把火燒掉了董其昌房子。董其昌在白龍潭東北角建的樓閣也被付之一炬。無論衙門寺院,凡是董其昌題的匾額,都被擊毀殆盡。

董其昌於是向高官告狀。當時學使王以寧大發雷霆,命令司理吳之甲嚴加追究。吳之甲守正不屈,只革去大力倡言者郁伯紳的功名,沒有追究別的讀書人。其讞詞說:「縱惡而長奸,司地方者,固不敢出,殺人以媚宦,有人心者,又何肯為?」(主管一方的官員固然不敢縱容罪惡來助長奸邪,但有人心的官員怎肯殺人來向權貴獻媚。)吳之甲因此大拂上司旨意,不久就因病罷官回鄉。而郡裡學校掌教胡冑,也因為屢次牴觸上司命令,不肯株連眾多讀書人,被迫掛冠而去。於是郡中諸位縉紳也認為董家理虧。張鼐率領眾縉紳向學院呈遞公開信,認為不宜打擊讀書人來讓董家大獲全勝。學使王以寧因此收斂氣焰,此案也就沒有株連到讀書人。

萬曆己未年,駱沆瀣督學江蘇,巡視到松江。當唱名到董祖常時,駱沆瀣加以呵斥:「光憑『剝褲搗陰』這四個字,你就死有餘辜,不能因為案子結了就不深究了!先打二十大板!」一時人們都拍手稱快。

清代毛祥麟感歎:此事件起源於董家強買民女,結果掀起軒然大波,發生了焚燒搶劫事件,惹得學校內眾多讀書人吃官司,還因此死了幾條人命。有人傳言董其昌「德不勝妖」,還有人傳言董祖常說了,都是董其昌指使他幹的。但就算這樣,董祖常的罪惡也不是挨板子就能抵償的。可惜吳之甲、胡冑兩人,都是少年及第,剛剛進入官場,本來前途無量的,結果為了保全讀書人棄官職如敝屣。他倆與當今人相比,真是不可多得啊。

不是說董其昌的書畫就沒有欣賞價值,只是他的藝術風格體現了一種貴族趣味,而貴族滿口高雅,未必真的就高雅。《紅樓夢》中柳湘蓮道:「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貴族並不是萬惡的,貴族同樣可以創造文化,但貴族同樣要遵循道德。

(據《對山余墨》)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時,河南的劉溫叟多次擔任要職,但是清貧自守,是當時人的道德楷模。
  • 宋太祖開寶三年,供備庫使李守信到秦隴間買木頭,貪污了許多錢,後來被他部下告發,李守信害怕的自殺了。太祖命蘇曉來審理這件案子。
  • 張平是宋朝人,他在秦王府任職時,因為勤懇能幹而遭人嫉恨。幾個官史誣告他偷拿王府中的錢物,秦王報告到開封府尹。雖然經過審問沒有查到證據,但是秦王還是把他打發走了。張平也不喪氣,說:「雖然現在我命運不濟,但以後未必沒有福分。」
  • 清代後期,有個叫彭三的人,他因為幼年喪父,所以母親對他有些寵愛的過頭了,成了溺愛。結果,彭三便養成了好吃懶做,橫行霸道的性格,經常在外惹事生非,鄉鄰對他的印象都極壞。
  • 人們把用錢買官,叫做「銅臭」。東漢時的崔烈,曾名重一時;漢靈帝時,他花錢五百萬,買官當上了司徒,結果是很快名譽掃地。崔烈問兒子崔鈞說:「外面的人,對我議論紛紛,他們在講我什麼呢?」
  • 仁公心地善良,樂於施捨,視助人為其樂事,是位廣積陰德的志士。一生做了很多助人之事,同時是位遠近聞名的大善人。向仁公所居的山村出口處有一座涼亭,這裡是仁公常去的地方,很多有難回不了家的得到了盤纏,很多生病、無錢求醫的人得到了救助。
  • 長安有戶姓張的人家,一天,張氏在家獨居的時候,有只斑鳩突然從外飛入,落在床上。四周靜寂無聲,人鳥四目相望,似乎兩者冥冥之間有種說不出的聯繫。面對不速之客,張氏有點奇怪,又有點害怕,就打破沉默,請求斑鳩:「斑鳩斑鳩,你不會說話,那就用行動來告訴我。如果你飛來是為了給我帶來禍患,那就請飛上屋頂;如果你飛來是為了給我帶來福氣,那就請飛進我懷裡。」
  • 北宋人晏殊七歲就會寫文章,被地方官員以神童的名義推薦給皇帝。正好皇帝親試當年進士,就命晏殊和這一千多人一同參加殿試。晏殊一點也不害怕,提起筆來,一會兒文章就寫好了。
  • 南京僉都御史海瑞先生,不幸病死在衙門內。同鄉蘇民懷, 檢點他的遺物,只見竹籠中僅有俸銀八兩,葛布一匹,舊衣服若干件而已。
  • 郝質是北宋將領。貝州發生叛亂,副丞相文彥博領軍前來平定,命郝質駐守貝州西城外,見貝州城河上有一座亭子很雄偉,擔心被叛軍焚燬,就派郝質的副將前去駐守。郝質認為那座亭子不重要,派副將去營中督造攻城的戰具,副將推辭,郝質說:「如果亭子毀了,我來擔當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