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蘭碉堡到鄭氏王城

【大紀元2011年10月28日訊】

15~17世紀是歐洲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船隊出現於世界各處海洋上,積極尋求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1624年,荷屬東印度公司(VOC)登陸台灣,將之作為東亞貿易轉運站,與中國及其他地區進行轉口貿易,將中國等地的香料、生絲運回歐洲販售。荷蘭占領台灣後,為鞏固台島對外貿易的樞紐地位,於是在今台南安平地區興建「熱蘭遮城」(Zeelandia),以便與荷屬東印度公司於印尼雅加達的總部聯繫。

荷蘭人建造的熱蘭遮城,屬西方稜堡形式堡壘,城四周分布稜堡和半圓形堡壘,上置砲台,是城內主要攻防力量。城分內、外兩層,方形內城部分是行政中樞所在,外城目的在加強內城防衛,呈長方形制。城中房舍、倉庫、教堂、醫院、商業建物等公共建築俱全,繁盛一時。

荷蘭領台數十年後,由於治理方針引起台灣漢人不滿,進而反抗,1652年爆發「郭懷一事件」。事件弭平隔年,荷蘭人在赤崁竹城基礎上,以紅磚疊砌起堅如磐石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與熱蘭遮城互為犄角。該城主體為四方形,東北與西南角各置凸出「稜堡」,稜堡四角皆有瞭望亭,為圓頂六角柱型建物。

1661年,鄭成功一舉通過鹿耳門港道,越渡台江內海,首先攻下普羅民遮城,將普城改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衙門,即俗稱「赤崁樓」。1662年,鄭成功又攻下熱蘭遮城,將荷蘭人驅逐出台,建立起漢人政權,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即今日「安平古堡」,由於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