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華爾街日報:沃爾瑪的中國難題

【大紀元2011年10月12日訊】重慶市有關部門針對沃爾瑪連鎖公司(Wal-Mart Stores Inc.)是否存在欺詐行為的調查中,該公司數名員工被拘留,《華爾街日報》12日以「沃爾瑪的中國難題」為題指出,突顯出這家零售商努力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賺錢之際所面臨的法律及政治障礙。

重慶市官員週二說,拘留了數名沃爾瑪員工,並關閉了13家沃爾瑪門店,等待對該公司是否用普通豬肉假冒高價有機豬肉進行銷售的調查結果,但未披露具體拘留人數。

報導指出,這只是沃爾瑪進入中國的15年艱難歷程中遭遇的最新挫折。這家總部位於阿肯色州本頓維爾的公司斥資數十億美元在中國建立一個帝國,目前在中國121個城市有近350家門店。

報導引述中國問題專家說,沃爾瑪是受到了政治壓力的打擊,因為在2012年中國領導層換屆前官員們忙著爭權奪勢,此外中國因努力應對飛漲的通貨膨脹而對食品銷售嚴格監管。豬肉是中國人的主要肉食,由於豬肉價格大幅飆升,8月份同比漲了52%,豬肉受到的監督尤其嚴格。

政治分析人士說,重慶市官員是在炫耀他們的政治實力,以便在明年10年一次的領導人大換班中獲得更高的地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有望被提拔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是中國最高的決策機構。專家們說,反腐和消除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會提升薄熙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形像。

沃爾瑪說,上個月發現豬肉標籤有問題,並提出向認為自己受騙的消費者做出賠償。該公司和中國官員拒絕透露拘留人數。在中國,在針對本土公司進行的刑事調查或法律訴訟的過程中,常常會使用拘留的方法。

去年沃爾瑪在華實現收入75億美元,該公司目前是在華第二大大型零售商,僅次於法國與台灣合資的高鑫零售(Sun Art Retail Group Ltd.)。

報導指出,沃爾瑪現在遇到了麻煩,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它的低價商業模式沒有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沃爾瑪前不久發佈的數據顯示,其在華業務出現了季度性虧損。雖沒有明確表示具體的虧損金額,但沃爾瑪說,光臨其超市的消費者人次同比減少了8%。

那些跟中共當局關係密切的團體為沃爾瑪的在華員工組建工會,沃爾瑪目前正與這個工會組織進行鬥爭。此外,沃爾瑪還面臨在有些地方開設門店的監管障礙。在那些地方,外國公司對當地消費者來說相對比較陌生,而消費者的國家意識又很強,重慶就是這樣。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李成說,重慶的反沃爾瑪行為必是經過仔細謀劃,其象徵意義是,即將上任的中國領導人不會畏懼針對哪怕是全球最大公司的行為。

沃爾瑪說自己著眼長遠,談到了準備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型城市開設門店的計劃。沃爾瑪說,到2025年,公司將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銷售額。有人口學家預測,到2025年,中國人口過百萬的快速增長的中型城市數量將超過200個。

沃爾瑪亞洲業務負責人普萊斯(Scott Price)說,我們在開設門店時帶有這樣一種想法,即30年後的消費者會是什麼樣。

關於美國本土業務增長的希望現在比較渺茫。同店銷售額在美國已有兩年多呈下跌趨勢。因此,沃爾瑪將依賴海外市場。去年,沃爾瑪海外銷售額佔公司4,190億美元總營收的比重達到四分之一。在華銷售額在沃爾瑪總銷售額中的比重不足2%,因此在中國市場上取得進展對沃爾瑪來說十分關鍵。

今年夏天,在解僱了中國區幾位高管之後,沃爾瑪新任命了新的首席財務長、首席運營長和首席營銷長。現任沃爾瑪中國公司首席執行長陳耀昌(Ed Chan)說,沃爾瑪最初是帶著美國化的觀念進入中國的,出現這種情形並不奇怪。我們需要適應城市、適應文化,並且要向競爭對手學習。

早在今年三位高管辭職,媒體猜測人事震動原因,迫於中國市場擴張壓力,媒體引述諮詢公司摩立特集團(MonitorGroup)的數據顯示,按銷售收入計算,2010年沃爾瑪購物廣場(megastore)的市場份額為5%。去年在中國的營業額為75億美元,僅佔其4200億美元全球收入的2%。

報導指出,沃爾瑪在中國的發展也遇到競爭壓力,其對手大潤發和歐尚正在步入香港上市之路,而家樂福以及本土的華潤萬家的發展速度以及更加本土化的優勢也比沃爾瑪明顯。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創始人和常務董事雷小山(Shaun Rein)日前在CNBC網站,評論沃爾瑪中國3名高管離職時強調,市場份額從3年前的8%鋭減至5.5%,沃爾瑪的中國戰略存在重大失誤,一是過於依賴美國的「大賣場」模式,二是「每日低價」理念,從而無法應對電子商務興起、房租和勞動力成本激增、消費者偏好變化等諸多挑戰。雷小山認為沃爾瑪應該縮小店面規模,走高端路線。

(責任編輯:吳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