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2010年比利時大事記

【大紀元2011年0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凌宇比利時報導)在冰天雪地中,2010年匆匆劃過。對於比利時來說,這一年很不尋常,這個小國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全球的廣泛關注。大紀元帶您回顧在這一年中發生的十件重大事件。

Top 10 高空謀殺案宣判

2010年10月,發生在比利時的一起高空謀殺案的審理引起全球關注。該案件入選了2010年全球刑事案件TOP10。

經過歷時4年的調查,震驚比利時的高空跳傘墜落案,最終被認定為一起「高空情殺案」。2010年10月21日,26歲的埃爾絲•克洛泰曼(Els Clottemans)被判謀殺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30年。



2010年10月,發生在比利時的一起高空謀殺案的審理引起全球關注。26歲的埃爾絲•克洛泰曼(Els Clottemans)被判謀殺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30年。該案件入選了2010年全球刑事案件TOP10。(YORICK JANSENS/Getty Images)

克洛泰曼和受害人范多倫(Els Van Dooren)每週都在跳傘輔導員馬塞爾(Marcel Somers)的協助下跳傘。兩人均與該名輔導員關係甚密。2006年11月18日,三人在比利時東部進行跳傘表演時,范多倫的主傘和備用傘都未能打開,直接從4000米高空摔到地面,當場死亡。事發後一個月,克洛泰曼在準備接受警方二次訊問前幾小時內自殺未遂,由此成為主要嫌犯。

克洛泰曼始終沒有認罪,她的律師表示要考慮向最高法院上訴。

Top 9 難民激增 政府疲於應對



因「比利時要大赦」的傳言四起,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入比利時,難民安置中心無力應對。圖為為難民搭起的臨時帳篷。(GEORGES GOBET/Getty Images)

因「比利時要大赦」的傳言四起,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入比利時,使難民收容安置機構(Fedasil)原本不足的接待能力雪上加霜。最初因為床位緊張,將難民安置到了旅館,甚至是觀光酒店,更多的難民湧入造成財政緊張。然而更加令Fedasil喘不過氣的是被幾名難民起訴,官司不但輸了,還要按照未被安置難民的人數,以每人每天500歐元的標準繳納罰款。Fedasil盡力安置難民的同時還要繳納巨額罰款,而且這張罰單到何時才能付清還無從知曉。Fedasil主管伊莎貝爾‧庫茲格爾(Isabelle Kuntziger)不堪重壓,於2010年4月請辭。

Top 8 身份合法化進行中

比利時政府於2009年9月開始推行身份合法化政策,給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發放合法的比利時居留身份。在2009年9月15日到12月15日的規定時間內,遞交申請的人不足2萬,不如人們預計的火爆。有了這個身份合法化程序後,得到身份的人明顯增多,根據最新數據,2010年共有2.4萬人獲得了比利時合法居留,比2009年多出9000人。這還要感謝時任歐盟總統的范龍佩,他在任職比利時首相期間使身份合法化程序得以推行。

其間一個小插曲,令眾多等待身份的人神經緊繃。2009年12月,國務院和聯邦法院突然宣佈身份合法化程序不合法,法院判決程序暫停。但外國人管理局(DVZ)仍然依照其擁有的行政權繼續運作這一程序。雖然這個程序拖了很久,很多人還沒有收到任何消息,但值得慶幸的是,沒有消息也就意味著希望。

Top 7 病毒來襲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席捲全球,持續到2010年,比利時有54人死亡。政府呼籲高危人群,兒童、老人等接種甲流疫苗。(ED OUDENAARDEN/Getty Images)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席捲全球,持續到2010年,比利時有54人死亡。2010年8月10日,世衛組織宣佈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結束,但新型H1N1流感病毒還在大規模發展。在2010年年末,H1N1病毒捲土重來,再一次登陸歐洲,在英國連奪10命。至今,比利時發現1人感染。比利時所有的醫生協會與藥劑師協會都接到通報,要為應對新一輪流感作準備。

甲型流感剛剛淡出人們的視野,超級細菌又接踵而至。歐盟疾病監控中心(ECDC)科學家多米尼克‧莫內(Dominique Monnet)公佈,源於印度、2010年8月份首度在英國報出的「超級細菌」(NDM-1),又在另外12個國家被發現。此種對多種藥物均具抗藥性的細菌已在歐洲蔓延,目前已發現77例病例,有7人死亡。比利時已發現兩人感染,其中一人死亡。

人們稱NDM-1為「超級細菌」,但NDM-1與其類似的抗藥性細菌相比,是超級的「超級細菌」。

Top 6 夏熱冬冷 極端天氣加劇

2010年4月到8月,北半球酷暑。比利時在4-7月間,有520人死於酷暑。在6月底到7月初的兩週內,死亡人數達300人。布魯塞爾的最高溫度甚至突破了33度。



12月20日,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取消了所有離港航班,數千人滯留機場。(PETER DE CONINCK/Getty Images)

俗話說,夏天越熱冬天越冷。酷暑之後,極寒席捲整個歐洲。根據比利時的歷史數據,2010年的冬天是自1875年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季。部份地區刮起暴風雪,最低氣溫甚至達到零下17攝氏度。受大雪影響最嚴重的是布魯塞爾及以南的瓦隆區。12月20日,布魯塞爾機場因用於為飛機機翼除冰的除冰劑用盡,不得不取消所有離港航班,數千人滯留機場。聖誕節期間,因為大量積雪無法及時處理,很多城市包括布魯塞爾的路上公交車全部取消。鐵路交通也受到嚴重影響,很多班次被取消,大量班次晚點。道路交通部門呼籲市民儘量不要出門。

Top 5 粉碎恐怖襲擊圖謀

布魯塞爾是歐盟總部所在地,各國政要頻繁往來,自然是恐怖份子的重要目標。而相對於其它歐洲國家,比利時政府對穆斯林相當寬容,因此近幾年比利時竟成為恐怖份子招募成員、運輸炸藥的重要中間站。雖然如此,比利時並沒有發生過重大恐怖襲擊事件,這就要歸功於反恐能力在歐洲名列前茅的比利時警察了。2010年,比利時警方抓獲恐怖嫌犯的消息多次見諸報端。最大的一次反恐行動是在11月末,警方在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兩地的伊斯蘭社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捕行動。目標是伊斯蘭激進組織,24名嫌疑人被捕。行動前,調查人員分別前往西班牙、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等地進行了1年多的調查,掌握了大量恐怖組織成員的信息。警方認為國際伊斯蘭聖戰組織已將比利時定為襲擊目標,但具體攻擊目標還未確定。

Top 4 重大火車相撞事故 爆安全系統問題



2010年2月15日,比利時哈勒(Halle)地區發生兩輛火車相撞重大事故,造成18人死亡,171人受傷。全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ERIC VIDAL/Getty Images)

2010年2月15日,比利時哈勒(Halle)地區發生兩輛火車相撞重大事故,造成18人死亡,171人受傷。全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人們以各種方式悼念遇難者。根據分析報告,鐵路安全系統過於陳舊和火車司機闖紅燈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發生後的第三天,全國的火車司機舉行罷工,抗議工作環境欠佳,特別是安全系統滯後。

許多民眾指責比利時國家鐵路公司沒有把鐵路安全放在首位,而是把資金投入到建設大型華美的火車站上。此次重大事故使鐵路公司不得不加速更換新的安全系統。

Top 3教會醜聞 威信全失

2010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比利時天主教會性侵醜聞徹底顛覆了神職人員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爆發了史無前例的信任危機。比利時媒體評論稱,樞機主教丹尼爾斯(Godfried Danneels)試圖掩蓋教會內的性侵醜聞是目前爆出的最大醜聞。丹尼爾斯的辦公室和住所都被警察搜查,他本人也被短暫拘押接受調查,警方目前還沒有發現他袒護嫌犯的證據。

在數百件性侵案件中,最轟動的案件是前任大主教羅傑‧萬赫羅維(Roger Vangheluwe)對自己的侄子性侵長達13年之久的案件。事件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時隔近20年,案情才被曝光。早在10年前,受害人就按照程序一層一層向上報告,但最終都沒有下文。受害人終於忍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向「De Standard」報紙公佈了他與大主教萬赫羅維及樞機主教丹尼爾斯在2010年4月的談話錄音。報紙將談話內容用整個版面刊登出來,引起轟動。雖然曝光行為引來主教及律師的不滿,但「De Standard」報紙堅稱,曝光這份錄音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民眾有權知道真相,而且它將幾十年來比利時天主教會處理神職人員性侵案件的方式公佈於眾。

目前有記錄的性侵案件有475件,但研究孌童案多年的魯汶大學教授卡琳‧德瑪秀勒(Karlijn Demasure)稱,實際孌童案的數量可能是這一數字的十倍以上,大約有5000人。因為在她與一些受害人和嫌疑人的交談中發現,有大量的案件沒有被報告。

比利時天主教會的性侵案件數量之大,掩蓋時間之久,令人震驚。一些受害人在對教會內的調查機構失去信心後轉而求助警方。在警察介入後,一些證人和法官相繼收到死亡威脅。案情越來越複雜,但真相遲早都會到來。

Top 2 比利時負債超GDP

比利時目前的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局的不確定性和債務水準的標高,令許多投資人緊張。當務之急是組成新政府,出台有效的節支政策,緩解赤字壓力。

2010年12月,世界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比利時無法組成新政府來有效應對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將會在6個月內調低比利時的信用評級。該報告可能造成比利時在國際市場的借貸成本增加。

比利時目前的債券利差已達到壓力水準,負債率已經接近GDP的100%,成為歐元區受負債困擾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有經濟學家指出,比利時有可能成為繼希臘和愛爾蘭之後,第三個需要歐盟救援的國家。

但事實上,比利時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預計全年增長能達到2%。

面對外界的看法,比利時政府頗為樂觀。政府認為,比利時的債務是政府與比利時人之間的借貸,而不同於他國的債務,是政府與外國銀行和其他債權人之間的借貸。

Top 1 西歐小國政局成全球焦點



2010年7月1日,比利時以無政府狀態從西班牙手中接過歐盟輪值主席國一職,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GEORGES GOBET/Getty Images)

比利時的政局近幾年來幾經更迭,但從沒有2010年這樣受到全球矚目。在這一年中比利時的政局好似驚險小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因為布魯塞爾周邊地區的選舉權問題,兩個語區的黨派存在嚴重分歧,最終荷語開放自由黨退出執政聯盟,迫使聯邦政府垮臺。6月全國大選,主張分裂的新弗拉芒聯盟黨勝出。比利時國家的前景一度令人堪憂,很多人擔心比利時可能會面臨分裂的命運。內閣還沒有組成,國家的命運還撲朔迷離時,比利時卻要面對執掌歐盟的重任。此時,全球的目光聚焦到這裡,比利時這個西歐小國,將以甚麼狀態接掌歐盟,她的政局的走勢將會如何,將會給歐盟帶來甚麼影響?

7月1日,比利時以無政府狀態從西班牙手中接過歐盟輪值主席國一職。英國政治分析家西蒙‧邦西(Simone Bunse)當時評論指出,能夠在無政府的狀態下還能確保歐盟理事會的順利運行的國家,只有比利時。現實中,比利時的表現印證了邦西的評論。

雖然無政府狀態貫穿了比利時的整個任期,但她仍然圓滿完成了歐盟輪值主席國的使命。在這6個月中,歐盟最主要的成果是通過了重要的經濟改革方案和金融監管法案,彌補了債務危機暴露出的歐元區經濟體系的漏洞。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都對比利時的表現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而比利時國內的政局在這期間也逐步趨於穩定,雖然內閣談判在經歷了創記錄的200天後仍然沒有成功,但民眾似乎對此不再過於關心,無政府狀態並沒有給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