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轉個彎 子女人生大不同

順子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有人在家嗎?有人在家嗎?」美容院的門微微開著,我推門走進室內,看到小玲的姑姑,劈頭就問:「小玲已經兩天沒來學校,也沒請假,她出了什麼事嗎?」「我也不知道,昨天一整天,她和爸爸待在樓上都沒下來。」姑姑摸不著頭緒的回答。

唉!單親的小玲常常請假不來上學,有時甚至連假都不請,聯絡家長時,沒人接電話,因為她爸爸生活不正常,睡到中午,也不提醒孩子上學。小玲因為常常缺課,所以功課跟不上,班上的人際關係也不好。為了類似的問題我已經向她父親反應很多次了,但是他依然故我,所以孩子沒辦法有正常的學習。

雖然我無權干涉家長的生活方式,但是孩子的學習深受家長影響,如果家長不關心孩子,小孩常因缺乏自制力而無法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家長教養孩子的過程更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必須學習不再我行我素,以正面的身教及言教來關心孩子,那樣才能培養出具有正面態度的小孩。

自從父親臥病在床後,我對父親教育我們所付出的心力,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一個月前父親因為肺炎送醫急救,在CPR的過程中與死神搏鬥了20分鐘,心臟恢復跳動後,他雖然回到我們身邊,卻也失去了意識。昏迷指數3的他,任憑兒孫呼喚,都沒有反應。直到最近我在他耳邊,唱起我小時候他常常唱的《蘇武牧羊》,他那漂移的眼珠在我唱歌的方向駐留,眼角並且留下了眼淚。我知道,他聽到了。

這時我忽然明白,為何小時候黃昏時,他常常在屋前的小路上高唱「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迴盪在路上的外省腔調,在閩南村中顯得突兀又格格不入。蘇武為守節在北海牧羊,他卻被共產黨趕到陌生的台灣來。蘇武的白髮娘,望窗企盼孩子回來,而父親在遙望大陸多年後,輾轉得到的消息卻是,祖父母因地主身分被歸為黑五類,掃地出門後,先後因飢餓死亡,在大陸南方這個島上,他必須從新延續家族的生機。

「你們是『無親、無戚、無坵、無畦』的異鄉人,所以你們要認真讀書。」這是外婆常常提醒我們的話,也是父親對自己的要求。小學時,盯功課、練習書法。國中時,苦思我們的幾何證明題,常常研究到睡前,半夜想起如何畫補助線後,披衣解題,一早上學前教會我們。高中時在外地讀書的我,每星期回家要交出一篇作文,回家後他必悉心批改告知優劣,他常常寫信鼓勵,希望我們奮發向上。

薪水微薄,不菸、不酒、不交際、有時穿著衣領磨破的白襯衫上班,但是家中各類書籍,《讀者文摘》、《中外雜誌》、《中外文學》、《傳記文學》總是不缺,父親以自身愛好讀書,帶動全家小孩培養出閱讀的好習慣。

我不知道曾經是公子哥兒的他,如何轉變自己,讓自己過著為子女任勞任怨、縮衣節食的生活,但在他用心教導下,兄弟姊妹個個均有穩定的工作與人生。

教養孩子就是人生的一項修煉,這項修煉要先修自己,修自己孩子也會跟著改變,用心的改變自己,事後必定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小玲的爸爸如果能為小孩的教育,改變一下生活方式,那小玲必定能正常的生活也能好好在學校中學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一則笑話,一則差點讓我笑掉大牙的笑話。其實,它也是一記警鐘,一記令我不得不深思的警鐘。因為在這則故事中,除了點出小玫的天真可愛外,也點出了父母粗淺的教育理念──只懂得叮嚀與訓誡。
  • 生命的體驗顯現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日日都在進行的,因此針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以及面對生活的態度與動力,是父母在執行家庭教育及教養的重要課題。孩子年幼的時候是奠定生活能力的最佳時期,生活好習慣的養成要靠父母的把關及涵養,因此父母要經常在職進修、充實自己的親職知能,以傳達正確的教養信念、知識,並且展現有助孩子正向發展的親職行為。

  • 有一點可能會讓你感到比較安慰,那就是這些研究(以及在這之前的許多研究)的結果均發現,父母教養孩子的方式並不是憑直覺就可以擁有的能力;事實上,教養孩子對很多父母來說都是很困難,而且很吃力的事。大部分父母都很需要鼓勵與資訊來幫助他們把孩子教得更好。事實上,父母可以培養出教養孩子的能力,也能學習更有效的教養方式與對策。
  • 許多研究都曾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教養方式指的是你與孩子相處時的表現,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你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以及你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什麼。前面我曾經提過,教養方式可分為三種:權威型、獨裁型與放任型。
  • 有非常多公共的免費資源,只要家長多用點心,不花錢的教養方式反而可能有最好的效果呢...
  • 當其他明星都在忙著參加奧斯卡典禮與派對,有兩對明星伴侶卻樂得清閒。「阿湯哥」湯姆克魯斯週末騎摩托車出遊,凱蒂荷姆斯則帶著阿湯哥養女貝蒂去買衣服;安吉莉娜裘莉在威尼斯拍片,與「小布」布萊德彼特及孩子們共度週末。
  • (shown)我明白養育孩子這段過程對我而言並不是犧牲,而是因著減法得到的加法,甚至也許是乘法。因為願意「捨」,而換來更大的祝福與生命的品嚐。
  • 總是難以克服「讓孩子自己做」的盲點?以下四個觀念,或許能有效幫助你跨越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