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紐時社論:人民幣升值將緩解中國通脹

【大紀元2011年01月13日訊】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紐約時報》近期刊出以「中國進口物價已不再便宜」為題的社論。開頭說,奧巴馬政府施壓中共停止操縱人民幣已有時日,但中共領導人仍然頑抗,強調這會損害其出口,也將威脅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其社會秩序。

但該文指出,人民幣低估導致的惡性通脹後果,對經濟與社會秩序的威脅更甚於人民幣升值。現在,中共試圖控制物價,但卻不願改變人民幣匯價,此舉如同將中國捲成椒鹽捲餅(pretzel)。

自去年10月以來,中共央行已兩次升息,近期也三次提高銀行準備率,更進行兩次的食物價格管制。去年11月,中國物價年增率上漲5.1%,創兩年來新高。然而,升息卻將外資吸引進入國內,助長房市泡沫,進一步讓經濟管控複雜化。

文章指出,物價管制與打擊屯貨或許可暫時紓解通脹壓力,但卻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這些手段會將商業推向黑市,也會遏制受管制物品的生產意願,進而導致缺貨,產生更大的通脹。

允許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好處可能比預期多。它除了可降低進口物價,進而迫使內地的廠商壓低物價外,還可透過注入匯市一劑不確定的因素,緩解套利外資的湧入。強勢貨幣最終或許將證明,其對經濟放緩、失業增加的傷害,還遠不如當前中共為管控物價所祭出的諸多措施所衍生的傷害。

那麼,為何中共就不願讓人民幣升值呢?最可能的答案是:出口部門的既得利益者力量強大到足以影響其升值決策。廉價商品出口確實讓中國經濟增長,但近日來卻無助於就業的新增。出口導向的所有政策對許多中國民眾是有傷害的,因為他們賺的少,但卻要為進口物品付出更高的價格。

文章說,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可減緩通脹。它將有助於中共領導人發展內需消費的經濟政策目標。如果中共將2.85萬億美元外匯存底的部分金額提撥來照顧一般民眾的退休給付與醫療保險,中國的消費者將會消費更多,進口將受到鼓舞,出口將縮減,對於全球經濟與中國民眾是兩全其美。

文章建議,中共最好停止其出口導向的計劃經濟,應該開始擴大其構思的視野,不妨從照顧自己的人民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