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牛人」作家闖出國門 在德國巡講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田宇德國報道)四川「牛人」──廖亦武手裡這本護照稱得上是一個值得收入博物館的小小奇觀:上面前前後後貼著一堆外國簽證,而直到一週前,這本護照還乾乾淨淨,上面找不到任何一個出入境的章。

據說,在他9月15日準備離開中國出關時,就連機場的工作人員看著這本護照都覺得奇怪。面對玻璃後面那充滿疑惑的眼睛,他的回答只有簡單的幾個字:「沒時間」。事實上,為了這一次看似輕鬆的出國旅行,這位來自四川的詩人兼作家用了整整15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這人很牛」。

9月16日,這位應邀參加本年度的柏林國際文學節的四川牛人作家穿著一件暗紅色的粗布對襟衫坐上了柏林世界文化宮的講台。

德國對於這個初來乍到、自稱「傻乎乎的農民」的作家並不陌生。早在一年前,廖亦武的作品《中國底層訪談錄》被翻譯成德文在各大書店出售。2009年9月,正值法蘭克福書展即將召開之際,德方邀請廖亦武前來德國舉辦朗誦會,為他的德文版書籍做宣傳,而擔任那屆書展主賓國的中國官方部門拒絕讓他出境。

今年3月,廖亦武再次應邀參加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穆勒和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共同參加的科隆文學節,人已經坐在了飛機上,最後又被警察帶下了飛機。中國警方的這一連串舉動無異於為廖亦武的書籍在德國出版做了廣告,德國媒體對廖亦武幾次邁不出國門的報導使他在德國名聲大噪,也震動了外交部。據悉,德國大使館這次早早就為廖亦武來訪德國開了一路綠燈。

幾經挫折,廖亦武終於如願以償。在他52歲的這一年第一次邁出了國門。說到一次又一次地遞交出國申請,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絕出境,廖亦武說自己「像頭倔驢一樣頑固」,「如果這一次還出不來的話,或許還會爭取16次、17次。」

柏林文學節是歐洲規模最大的文學盛會,今年有27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到場,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廖亦武。

廖亦武1958年出生在四川,文革中父母遭受迫害,他也成為了流浪兒。一生當中他做過伙伕、卡車司機,也當過報刊編輯,甚至在街頭賣藝。廖亦武最擅長的是吹簫和寫詩。他7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並獲得過諸多文學獎。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他因為寫作並灌製了詩歌朗誦的磁帶《大屠殺》而被判入獄四年。

2001年,廖亦武耗時多年寫成的《中國底層訪談錄》出版並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當年4月,《南方週末》刊登了與廖亦武的一個採訪對話,引來一場大禍:其主編、副主編、編輯部主任等多人遭到撤職處分。廖亦武的書被禁,印刷其作品的印刷廠被封,當局更是切斷了他本人一切謀生出路。廖亦武擅長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命運,他已經撰寫了300多個邊緣人物的故事。

廖亦武17日參加了漢堡文學節的活動,據悉,他此次在德國呆到10月底,除柏林和漢堡外,還將去科隆、法蘭克福、慕尼黑等地參加各項文學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方人物周刊》最近推出“影響中國公共知識份子50人”專輯。儘管具體的入選者可能會有非議。但這幾乎是國內媒體第一次如此規模的彰顯一個議政的知識份子群體。並且除了少數幾個藉以淡化此專輯政治傾向的點綴人物,如過氣的金庸和文化明星式的陳丹青等,整個名單的自由主義傾向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致趙勇的公開信》之後,入選盧躍剛;在新書《給愛你的人自由》被查禁之後,入選茅於軾;在近一年來自由主義受到官方打壓和媒體限制的情形下,入選劉軍甯、朱學勤、徐友漁等人;以及入選著名的政治犯辯護律師張思之。都體現了國內媒體在目前一種接近於最高規格的勇氣。因為一個滑稽的對比是,這份名單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同時也出現在與這家周刊同屬一個報業集團的另一份報紙的名單上。但那卻是一份“嚴禁刊登文章”的作者黑名單。
  • 這期對比新聞的話題是記者12月17號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參加劉賓雁先生追思會的側記。
  • 中國當代「地下文學」本質上是專制體制內潛在的「自由文化」,而文化的自由及其真正「崛起」或「浮升地面」以社會實施「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一個社會兌現憲法所明文規定的公民諸多權利為先決條件。在這個意義上研究、分析、評估所謂南方和北方「地下文學」中的個體或群體,應以人為界別和劃分的所謂「南北」雙方同時都享有均等的機遇和公平的權利為前提。也就是說,對追求和創造自由文化的個人或群體,若要作出全面的有精神深度的客觀比較和公正結論,首先不同個人或群體的精神成果應同樣能夠經由發表、出版和媒體宣傳報導展示出各自的整體輪廓和面貌,以呈現整個社會和一個時代的精神自由、文化上的「多元」和「兼容」,也就是體現出所謂「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實質和真正實施。
  • 2009年1月17日是紫陽逝世四週年祭日,今年又是1989年「六四」事件及紫陽下台二十週年。富強胡同外戒備依然,但卻無法阻止人們前往祭奠和緬懷。
  • 香港作家沈西城在近日香港書展講座上說,「我們大陸有十四億人,但是出不到這三個人……這是我們香港人的驕傲……為什麼我不講呢?因為一講就涉及到很多問題。」對於香港電影會否回到輝煌時期,沈西城這樣回答:「當然沒有可能」。他亦認為,大陸電影「有很多東西要禁制審批,如果任拍,嘩!不得了!」「我希望中聯辦的人聽到,這是善意。」
  • 劉天富先天就四肢殘障、手腳捲曲,生活起居、大小便都需要他人協助,個性卻非常樂觀,他低頭就著盤子吃飯,咬起杯子喝水,更神奇的是創辦了擁有二百多位會員的「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用捲曲的三根手指頭寫企劃書,一寫十幾個小時,他說「要珍惜每一天,即使明天就死了,今天也要認真的過,不要留下遺憾」。
  • 半年多前,墨爾本一名40歲的男子開始在工作之餘變身「菸頭俠」(Buttman),為墨爾本清理菸頭,迄今為止他共撿拾了近5萬個菸頭。「菸頭俠」希望人們能夠重視菸頭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 國際水中攝影競賽World Shootout近日公布獲獎名單。台灣攝影師吳永森拍攝的鮭魚洄游作品,奪得廣角項目第一名,成為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攝影師。而後,「Sony世界攝影大賽」亦公布獲獎名單,吳永森以同幀作品再獲首獎,可謂雙喜臨門。
  • 一些女性朋友習慣於為家庭及親人們默默付出,甚而連自身健康都不顧。台灣乳房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在臉書分享一段故事,女患者為家庭而選擇犧牲健康,發現腫瘤一拖就是2年,令他不捨,當場泛淚。他心疼地呼籲女性「妳就不能爲自己多想一點嗎?」
  • 台灣國中會考結束,日前開始寄發成績單,新北市萬里國中九年級學生江冠毅拿到5A++、35分的優異成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作為萬里國中第一個拿到滿分的學生,江冠毅表示自己雖是單親家庭,有2個年幼的弟弟要照顧,但「環境並非絕對,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就能達到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