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最後ㄟ批信 訃聞學問大

【大紀元8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人間走一回,訃聞就一張,訃聞究竟怎麼寫?學問可大了。由於訃聞上的輩份排序可做為分家產的證據,有人爭著當長孫;還有人與已婚男子交往,在父親訃聞上讓男友列名「女婿」,被對方的太太知道,緊急重印訃聞,避免多了「妨害家庭」的鐵證。

此外,訃聞設計也不再非得黃紅白三色大卡,配上蓮花或十字架;內容也不僅僅是「音容宛在」,溫馨不帶感傷,反而更動人。

訃聞發送不宜多,高斯印刷廠老闆張朝琴回憶,多數家屬連基本一百張訃聞量都發不完,但過去也曾有民代家人過世,一次印了五千張訃聞,創下訃聞印刷的天數。

一個單位一張 「收、啟」不吉利

寄訃聞的禮節也很重要,國寶禮儀師林雅惠提醒,公司內一個單位一張訃聞就夠了,更要避免寫全家福或賢伉儷等字眼,也不要寫「收」或「啟」,不吉利。

林雅惠指出,訃聞雖不具法律效力,卻可以做為分家產的依據,或法律糾紛時的佐證。部分台灣人有重男輕女觀念,許多長輩會特別留一份遺產給長孫,使得誰是長孫受矚目。一般來說,長孫是大兒子生的第一個男孩,而非依男孫的年紀大小判定。

分家產依據 排名引注目

林雅惠透露,遇過最荒謬的案例,是一位單身女性與已婚男友交往,父親生前一直把對方當女婿,父親訃聞上,就把男子列入女婿欄,不料,被對方老婆知道,最後重印訃聞了事。

此外,要不要在訃聞上加註「懇辭奠儀」,家屬間也常有不同意見,有些家庭因此印兩個版本的訃聞,公祭現場出現部分家屬收奠儀、部分家屬不收的混亂場面。

訃聞的設計和寄送,也越來越有「個性」。漫畫家老瓊的訃聞做成漫畫卡片,封面引用廣欽老和尚「無來.無去.無代誌」的開示,禪味十足;攝影大師張敬德的訃聞充滿建築之美。

訃聞內容同樣顛覆傳統,有往生者在訃聞上跟親友道別,寫著「各位好朋友,我先走一步!」也有兄弟姊妹或夫妻,在訃聞中相約下輩子要「再續情緣」。

前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在獄中替無緣再相伴的太太劉洪燕寫了訃聞,「到醫院看她時,是我見她的最後一面,她竟無片句留言,僅勉強張開眼見我一面…我毫無準備,痛苦刺心,難以言語形容…願我們將來乘願再來,讓我有機會彌補對她的虧欠。」

林雅惠說,有家屬願意花一張近百元的代價,訂做個性化訃聞,相較於量化訃聞,得多付十倍價錢;但也有人直接透過手機簡訊,通知親友公祭的時間及地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