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彭淮南:升息為總體經濟考量 非解決壽險業利差損

【大紀元6月25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台灣央行今天在市場驚呼意外聲中結束1年4個月的利率靜止狀態,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0.125個百分點,成為自澳洲、印度、馬來西亞和紐西蘭之後,亞太地區第5個宣布升息的央行。

央行總裁彭淮南強調,這個決定是為了總體經濟考量,並非為了壽險業出現利差損的問題解套。

彭淮南說,保險費結構主要由保單預定利率、預定危險機率和預定費用率等要素組成,保險公司應審度利率水準進行保費的調整,但壽險公司為提高市占率,將保費預定利率訂得比定存還高,以吸引資金投入購買保單,等於用固定利率借長期資金,但根本找不到期限那麼長的資產,因資金運用工具多為短期。

彭淮南指出,這是保險業資金來源與運用時間的錯配問題,導致利差損問題日益嚴重,保險業者要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積極調整經營管理方式,並加強風險控管,避免波及金融穩定。

「古今中外沒有任何國家的央行用調高利率來解決保險業利差損的問題」。

根據壽險業者估計,平均資產期限為8-10年,但平均負債期限為23-25年。

但彭淮南也補充說,近日金管會研議讓保險業不動產增值利益,納入資本適足率(RBC)計算,就是非常好的作法,讓壽險業者的資產可以反映市場價值。

彭淮南在提到升息的目的是為了將利率導向正常水準,改變實質利率為負的狀況時表示,國內的超額儲蓄在1990年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8.2%,到 2000年後則平均28.4%,可是投資率則從1990年代的25.3%降到20.6%,他表示,金融業與壽險業者必須要增加國內外投資,而投資人也要善用儲蓄,進行投資。

彭淮南並且指出,央行今天公布對特定地區新增房貸的規範,以及防堵熱錢,注意外資匯入是否依照結匯申報用途使用,也是著眼在金融的安定;他指出,美國會發生金融危機,就是沒有做好金融監理,所以「中央銀行會作該做的事」,就是維持金融穩定。

前金管會主委陳沖今年5月初接受鉅亨網專訪時,提及金融體系安定非常重要,是十年來兩次金融危機最重要的教訓與課題,他還提到,台灣最大的市場風險是利率風險,台灣利差目前大概落在全世界最低的群組,且台灣保險業的利差損也已經很多年,低利環境對銀行業、保險業的營運來說都是一大壓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