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

文化課教材(初級):《弟子規》(十一)

尊長前,聲要低;

ㄗㄨㄣ ㄓㄤˇ ㄑ︱ㄢˊ,ㄕㄥ ︱ㄠˋ ㄉ︱;

低不聞,卻非宜。

ㄉ︱ ㄅㄨˋ ㄨㄣˊ,ㄑㄩㄝˋ ㄈㄟ ︱ˊ。

進必趨,退必遲;

ㄐ︱ㄣˋ ㄅ︱ˋ ㄑㄩ,ㄊㄨㄟˋ ㄅ︱ˋ ㄔˊ;

問起對,視勿移。

ㄨㄣˋ ㄑ︱ˇ ㄉㄨㄟˋ,ㄕˋ ㄨˋ︱ˊ。

事諸父,如事父;

ㄕˋ ㄓㄨ ㄈㄨˋ,ㄖㄨˊ ㄕˋ ㄈㄨˋ;

事諸兄,如事兄。

ㄕˋ ㄓㄨ ㄒㄩㄥ,ㄖㄨˊ ㄕˋ ㄒㄩㄥ。

【註釋】

(1)低:輕聲細語。

(2)聞:聽到。

(3)卻:反倒、反而。

(4)宜:適當。

(5)趨:快步走上前。

(6)遲:緩慢。

(7)起對:站起來回答。起,起立。對,對答、答話。

(8)視:看、注視。

(9)事:侍奉。

(10)諸父:父親的兄弟,父之兄稱伯父,父之弟稱叔父。廣義指父親的同輩。諸,諸位、許多。

(11)諸兄:堂兄、表兄。伯叔的兒子稱堂兄弟,姑母、舅父、姨母的兒子稱表兄弟。「諸父諸兄」指父親的親戚,但此原則也適用於母親的親戚。

【白話解說】

在長輩面前,說話要輕聲細語;但聲音太小聽不見,反而不適宜。

到長輩面前要快步前進,告退時要放慢腳步;長輩問話要起立回答,注視長輩,不可東張西望。

侍奉各位叔叔、伯伯,如同侍奉自己的父親;侍奉各位堂兄、表兄,如同侍奉自己的兄長。

【參考故事】

張良敬老 三趨圯橋終得道

張良,字子房,漢朝開國功臣,封為留侯,為大司徒(注1)。

張良小時候,路過江蘇省下邳縣的圯橋(邳,p□i,ㄆㄟˊ。圯,y□,|ˊ。),正刮著大風雪,那時他遇到一位頭綁黑頭巾,身穿黃衣的老人,把鞋子掉到橋下了。老人看著張良說:「小孩,幫我把鞋子拿上來。」張良毫無厭煩之意,馬上幫老人下橋撿鞋,雙手奉上。老人伸出腳來穿鞋,張良更恭敬的幫他穿上。老人笑著說:「這孩子可以教啊!明天一早來這裡,我有東西要教你。」

隔天一早天快亮的時候,張良就依約前來,老人已經在那裡了,老人說:「我們約定好了,你卻比我晚到,不能把道傳給你。」如此跑了三次,第三回張良先趕到了,且毫無倦怠之意,老人很高興,拿書給他說:「讀此書可為帝王師,如果要再求教於我,就到山東省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張良讀這本書後,能隨機應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人稱這本書為「黃石公書」。用此書修身,能修煉氣功,辟谷(注2)斷食,進而身體輕盈,得道成仙。

張良屍解(注3)離世後,埋葬在陜西長安的龍首原。西漢末年赤眉之亂,農民組成赤眉軍,到處捕殺官員和軍人。當時有人挖出張良的墓,只見到黃石枕,石枕忽然凌空飛去,有如流星,卻沒看到張良的屍身和衣帽。

張良登仙位,為太玄童子,常年跟隨太上老君(對道家始祖老子的尊稱)於仙境。他的第八代孫子張道陵出家修道,於鶴鳴山白日飛升(注4),得道成仙後,到崑崙山朝見西王母,張良也前往參加盛會。(取材唐代杜光庭《仙傳拾遺》)

* * *

注1:大司徒,主管教化之官,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

注2:辟谷(p□ g□,ㄆ|ˋ ㄍㄨˇ),道家修煉法,不吃五穀以達成仙。

注3:屍解,道家圓滿的形式,修煉得道後,假托一物化為屍,但已登仙,並未真死。

注4:白日飛升,相傳道家得道真人修煉成功後,肉身已修成道體,可帶著道體升天。

MP3下載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