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氣候變遷 郝慰民籲關注雨量不均

【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8 日電)旅美大氣化學家郝慰民指出,全球關注氣溫上升議題,其實更應關注雨量分布。過去10年因雨量分布不均,天然災害增加,台灣八八水災即是一例,水資源將是未來重要課題。

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 Climate Change) 獲獎;郝慰民身為IPCC1994年首份關鍵的地球暖化報告主要撰稿人之一,共享和平獎殊榮。

郝慰民現任美國農業部林務局密蘇拉火災與森林實驗室負責人,最近應邀回台進行學術交流。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獲獎是幸運,對從事的工作受到認可感到非常榮譽。

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在森林大火,1991年至1994年完成數份有關溫室氣體影響的報告,剛開始參與的人不多,後來研究領域逐漸擴大;且當高爾拍攝電影「不願面對的真相」後,環境議題受到全球重視,溫室氣體等議題不再是純學術的研究,還牽涉到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

郝慰民自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後赴美深造,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農業部工作。他說,化學系常有實驗課程,常讓他咳嗽不止,後來發現是對有機溶劑過敏,於是把研究領域從傳統化學轉為較「乾淨」的地球化學。

郝慰民曾花1 年時間遠赴亞馬遜盆地和非洲收集森林大火資料,寫了8 頁的報告,提出把不同生態體系森林大火中所產生一氧化氮、甲烷等溫室氣體量化的方法。他說,這8頁的報告為求科學結論,相當於寫了3篇論文。

郝慰民說,8 成森林大火發生在南美、非洲和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對空氣、水、大氣層、全球氣候及生態體系,產生嚴重影響。這份報告,他負責洛磯山氣候變遷監測任務,是科學界最早發表的溫室效應報告之一。

因為工作的關係,郝慰民也看到各國不同民族性。例如在德國國家科學院服務時,看到德國人事前策畫工作時間很長,一進入主題很快就能發表數據;美國人準備功夫作8 成,之後隨進度再調整數據;義大利人常有創意,即使科學研究也會有另類想法。

節能減碳需從生活中做起,郝慰民笑說,因為住在美國蒙大拿,氣候較寒冷,冬天時需開暖氣,但為節能減碳,總將暖氣開得小一點,卻讓太太冷得受不了。

「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好好保護」,郝慰民表示,這是崇高理想,實際牽涉每個國家的利益,從長遠看,甚至影響地球人口的分布。

他舉例說,高緯度地區長年被冰層覆蓋,當地除了冰,還有油和礦,一旦冰融化,獲開採的國家將得到利益;澳洲曾因乾旱導致小麥減產,引發全球穀物交易價格上漲,造成經濟問題。

郝慰民提醒,目前大家都注意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其實更應關注雨量分布問題。過去10年因為雨量分布不均,造成天然災害增加。他預估,全球乾旱情形將會更嚴重,水資源會成為未來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