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我家?

高達宏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人生際遇各不同
  悲歡離合有差異
  家鄉故鄉或他鄉
  答案要問你自己

讀了劉曼華大師的詩作〈家〉:「他鄉故國兩無家,滿頭盈盈披白髮,痴讀離騷問天地,浪跡三峽無天涯。」讓人感到了她的滄桑、無奈,不禁隨之唏噓、感慨。

在那天地變動的蕩亂時代,無數的人隨著父母親人逃出了中國大陸,來到台灣,然後又到美國,就這樣,中國大陸存在於牙牙童稚的印象中,然後在台灣度過了青春燦爛的二ˋ三十年,接著來到美國,安安靜靜的終老於此,一個生命如此的被分割成為三個不相連貫的零碎片段,這就是為什麼會產生無以為家的失落感的因由。

其實不只是經過那變亂時代的人會有這樣的感覺,許多沒有經過動亂,出生於台灣,後來來到美國的人也有相同的情緒。

不過,卻不盡然都是如此,也有極端相反的情形,有人是「處處是我家」。

我有個朋友他的父親是個外交官,他從小隨著父親職務的更換,從一個國家換到另一個國家,小學唸到中學不知道就換了多少個國家(別人是換學校,他可是換國家),那段期間幾乎沒有真正的安定過,但是他從不以此為苦,而是過得很快樂。

他說,他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告訴他,不論到那個地方就把那個地方當作自己的家鄉,愛這個地方,愛這裡的人,融入這裡的社會,這樣就會讓自己快樂,也會讓周遭的人快樂。

他這樣相信了,也這樣做了,所以他不論到那一個國家,都是朋友一大堆,天天開懷暢笑,從沒有鬱鬱寡歡過。

這是家鄉在心中,處處可落腳,處處可為家,所以才能夠如此開朗的隨遇而安。

然而,相對於「無以為家」和「處處是我家」,悲悽的,在乖舛慘痛的命運之下,有些人卻寧願自己沒有故國家鄉。

在台灣海峽仍然軍事緊張的年代,有一個少女被迫過著皮肉生涯,不幸懷孕就會被強迫墮胎,於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她連一件多餘的衣服都沒有帶,頭也不回的,就隨著一位駐台美軍來到美國,慶幸的,她的美國人先生待她很好,讓她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故鄉,台灣,對年近七十的她來說,寧可沒有。

美國才是她真正的家鄉。

所以故國家鄉在那裡?

這得,捫心自問,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題外話:
加這段話是為了沖淡文章裡頭沉重的氣氛,哈。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們都是一家人。

哈,不要說我胡說八道。

這天底下有沒有不會死的人?

沒有吧?

我們都會死,死後都會回到「天家」,所以到最後我們都會是一家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輕人不要笑不年輕的人顧左盼右的猶豫,不年輕的人不要笑年輕人不顧死活的衝動,因為不年輕的人也曾年輕過,而年輕人不久也不再年輕了。
  • 而愛情之所以容易,往往是因為人們對於愛情有著一份強烈的責任心,而這責任心有時候甚至超過了愛情的本身。
  • 比一比看誰尿得遠的不是朋友
    偷摘桃子一同被追的不是朋友
    和你搶吃火鍋裡魚丸的不是朋友
    用熱咖啡溫暖你的不是朋友
    流淚時和你一起哭的不是朋友

    只有
    肯借錢給你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因為他可以完全信任你 沒有絲毫懷疑
    因為他可以為你付出 沒有任何計較

  • 震耳欲聾的炮竹,響徹街頭巷道,不再是為了趕走吃人的年獸,而是為了給這人世間增添幾分熱鬧,讓大家可以喧騰一番。
  • 一個人如果經常存著喜樂的心ˋ助人的心,那麼周身的氣運就會隨著改變,變得歡暢順利,往往一個可能的大劫難就因而得以安然度過。
  • 當你付出的時候,你就得著,當你給予的時候,你就不空虛。跛腿的可以幫瞎子指路,瞎子可以背跛腳的同行,誰說跛腳的和瞎子出不了山谷中的樹林?彼此相愛,就有生命。
  • 絮絮飛雪落白頭
    天上人間共一方
    雪溶為水自流去
    稀疏白髮更滄桑
  • 「人不是神,所以人沒有剝奪別人生命的權力」,這是贊成廢除死刑的人經常提起的觀點,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這次死刑存廢風波中,再次提出了這樣的論調。
  •   我心中對妳說
      要永遠守著妳
      這是我一生的承諾
      無聲的誓言
      妳無法聽到
      澎湃激盪著我心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