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有灣灣有塔——揚州文峰塔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建有「文峰塔」,是古人為使當地文風興盛,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歷史悠久的「淮左名都」揚州自古就有「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的美譽,自然也有一座富有特色的「文峰塔」。
  
文峰塔建於明朝萬曆10年,由僧人鎮存募化,知府虞德曄建浮屠,邵御史題名「文峰塔」,寺亦名「文峰寺」,兵部尚書王世貞撰《文峰塔記》志之,相傳是為鎮住揚州之文風,使學子在科舉場上出頭而得名。在清代經天災、兵火毀損,多有修葺。
  
文峰塔位於揚州城南古運河東岸寶塔旁文峰寺內。揚州瀕臨長江,古人將長江和揚州相連處的運河開鑿成「之」字形,使得洶湧的江水蜿蜒前行,水勢獲得緩衝,進揚州城時便平靜得多了。文峰塔就建築在運河的轉彎處的東岸,高聳而立,成為進出揚州所見的標塔。
  
文峰塔為樓閣式塔,屬磚木混合結構,七層八面。塔基是石頭砌成的須彌座,十分堅實穩定。每一層的塔身有轉堆砌,而塔簷、欄杆以及斗拱則為木製。第一層到第六層外觀八角,裡面是方形開四門,內壁上下交錯,重疊成八角形,第七層,內外統一成八角形。此外,還有精美的石雕和彩繪,塔內留有一塊長形的石碑,上刻「文峰塔」。塔下為文峰寺,現存四合院式建築兩進,坐北朝南。
  
揚州文峰塔下寬上窄,建築穩固,康熙七年,揚州遭遇地震,倒塌無數民居,但文峰塔僅是塔尖搖落。其他無恙。
  
站在塔上極目遠望,北面是揚州城,長江水靜靜地在南邊流淌。塔下寺廟殿宇安詳寧靜,塔影清晰地倒映在荷花池中。當地人將塔比作「筆」,荷花池比作「硯」,一筆一硯,互為借景。
  
文峰塔如孤峰聳立,立於運河之濱,足可鎮江淮之水,收吳楚之勝。唐代時鑒真和尚東渡,由此入長江;清康熙、乾隆數次南巡,也曾由此經過。縱然歷經無數歷史滄桑,然古塔依然巍然矗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河南安陽是一處擁有4千年悠遠歷史的古城,是殷都、鄴都兩古都的所在,也是歷代才子輩出的地方。位於安陽老城西北隅,天寧寺舊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因位於舊彰德府文廟的東北方,代表當地「文風」的象徵,故又稱「文峰塔」..............
  • 景州塔,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城內西北角,原古剎「開福寺」之內。開福寺的建築別具一格,供佛大殿堂非常寬敞,可是竟然不用一根房梁,當地百姓俗稱「無梁殿」。而景州塔原為寺中的三大建築之一......................
  • 寧夏省銀川市賀蘭縣金山鄉、賀蘭山拜寺口。有一對古塔屹立在山口北邊的台地上,稱為「雙塔」,是寧夏境內惟一的「密簷式磚塔」。

  • 中國的古塔很多,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排列的卻極少。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簷式塔」建築,是中國偶數層古塔中,層數最多的一座。古塔建立在高大的台階之上,塔的基座呈方形,分為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台基四周設有石欄,欄的四角有望柱,柱頭有雕刻的石獅像。
  • 中國保存較好的唐代古塔中,有兩座以大小分別,且都以「雁塔」為名的,西安市 」大小雁塔」,其不僅是全國著名的佛教古塔建築,在世界上也頗具名氣。」大雁塔」是唐高宗在位時修建的。 相傳是唐玄奘自印度(天竺)取經回來後,仿印度雁塔樣式修築的,故名為」雁塔」.................
  • 在杭州西湖之南,錢塘江北岸的月輪山上。五代後梁開平五年時(西元911年),在此處掘得一枚大錢,當時吳越國王錢弘認為此處是個吉祥寶地,即下令建造「大錢寺」。北宋年間,吳越王應延壽、贊寧兩位和尚之遊說,為鎮服洶湧的錢塘江潮而建造佛塔.................
  •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北、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岳寺」內,登封人慣稱它為「大塔寺」。嵩山,是我國古代建築精粹彙集之處,其中的244座古塔中,位居長老地位、被稱做「華夏第一塔」的「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
  • 素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的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少室山之北。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初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 495年)。唐初,因助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有功,後來李世民大賜莊田建寺院,遂使少林寺成為第一名剎,當時有僧徒千餘人,僧房五千餘間。高僧眾多,大師雲集。
  • 「定州塔」有「中國寶塔之王」美稱,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
  • 福建省福州市東南部,海拔925米的「鼓山」,因山巔有巨石如鼓,每逢風雨之際,顛簸激盪有聲而得名。位於山腰處的「湧泉寺」,前臨香爐峰,背枕白雲峰,風景秀麗,為福州五大禪寺之首。相傳因寺前有一口「羅漢泉」湧出地面而得名。湧泉寺有「三寶」(陶塔、雕版、血經)、「三鐵」(鐵樹、鐵鍋、鐵絲木),非常獨特珍貴,價值連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