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過中國新年 團圓飯最重要

【大紀元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轉眼又是中國新年將至,華人商店悄悄換上了新年的裝飾,有人可能已經在為年三十的團圓飯做準備,有人在計劃去哪家飯店訂酒席。移民海外的華人,有人在堅持延續自己的過年傳統,有人把過年變得很簡單了,就是全家去飯店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又叫年夜飯),也許是所有華人都不會忘掉的團聚機會。

上海人圍爐過新年

Julia已經移民加拿大30多年了,她在上海、香港、英國生活過,1975年移民來到加拿大。對她來說,對新年最好的記憶是在上海,當時她的父親開公司,家裏有8個兄弟姐妹,有工人幫忙。

當時的團圓飯是火鍋,一個燒炭的大火鍋,中間有一個煙囪,每人有元寶(煎蛋餃)。小孩都穿了新衣服、新鞋子才去吃團圓飯。飯後可以拿紅包,但不能拆開看,要放在枕頭底下,第二天才可以拆。

年初一最高興的事是跟父親到處去拜年,又可以拿很多紅包。Julia說,給未結婚的人紅包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禮節,不管錢多錢少都要接受,主要是為了一個好意頭。

當然,點燈籠,點爆竹,跟父親去看燈,拿紅包的錢上街買食物及玩具。都是很愉快的回憶。

大陸公私合營後,又遇上61年大饑荒。當時Julia在同濟大學建築系讀2年級,大學的早餐總是稀飯泡鹽,很多人得了浮腫病,她因此去了香港。

「香港新年不吃火鍋。」Julia說:「拜神還需要用有頭有尾的雞。」

香港人的團圓飯講意頭

Janet是香港移民。她表示,在香港過新年講究意頭,團圓飯要有髮菜蚝鼓(發財好事)、豬手(橫財就手)、魚(年年有餘)等。雞需要是有頭有尾的,要先用來拜神。菜式通常是8道(雙數)。

以前團圓飯通常在家自己做,後來慢慢變成外購。飯店發明了一種可以送貨上門的「大盆菜」,夠一家人吃的。一個大鋁盆裡,雞、燒肉、冬菇等不同的菜式,一層一層擺得很整齊。

新年期間,家裏通常會有糖果盤,糖蓮藕、糖冬瓜、瓜子等被認為是好意頭的食物。家裏還會插桃花,擺盆桔,也有祝願新年好運的意思。

中國新年香港放假。最令Janet記憶猶新的,是大部份在家的空閒時間,都用來打麻將。



北方人過年吃餃子,這頓餃子與平時的不同,有子夜新舊交替的「交子」之意。(Getty Images)

湖北人吃餃子過年

在河北的秦皇島市,Christina一家在年三十肯定要忙一整天,準備一大桌子的菜。她說,把平時捨得、捨不得吃的都買了,反正好吃的盡量多做,擺上一桌子菜,大家圍在一起大吃一頓。

不過,在吃完團圓飯後,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節目,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一邊看電視、聊天,一邊包餃子。包好的餃子用布蓋好備用。

到了晚上11時50分左右,開始煮餃子。12點的鐘聲一響,餃子出鍋,吃了餃子,便長了一歲。所以這頓飯也叫「增歲飯」。為了圖吉利,人們還在餃子裡包上銅錢,也有包進紅棗的,稱為「大錢餃子」。大錢餃子只包十來個,吃著的中大獎,標誌著今年一年大吉大利。

這頓餃子與平時的不同,有子夜新舊交替的「交子」之意。那時,無人入眠,都在等候著新一年的到來,是為「守歲」,俗稱「熬年」。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目前在多倫多留學的Christina說,她最喜歡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等著吃餃子的時光。



無論在飯店聚餐,還是在家宴客,團圓飯是華人過年不可缺少的形式。(Getty Images)

海外華人仍喜歡除夕的團圓飯

Julia表示,她和先生移民加拿大後,忙於上班、照顧孩子,過年就變得很簡單了,以前在上海學會的拜祖宗等活動就不做了。但團圓飯還是不可缺少,給孩子紅包也繼續在做。

在80年代的時候,每逢新年,Julia家的朋友、同學都會在年三十或年初一聚在一起,40多人,做一個大餐。她說,那時還不會到外面吃飯,都在家裏吃,可能為這一餐要忙一個星期。「雖然忙一點,但朋友關係比較密切。現在很少人願意在家做這樣的大餐了,朋友之間的關係好像也疏遠了很多。」

Janet也表示,在加拿大過中國新年,雖然很多講究都省了,但這頓團圓飯少不了。以前在家裏做,後來就變成到飯店吃,吃完就去逛華人商場。中國新年在加拿大不是假期,但現在不少公司都准許華人僱員請一天假。

那時Janet還有家人在香港,她說,想在除夕打電話回家拜年非常難,很難打通。而且電話費很貴,講一個小時要花100多加元。

留學生Christina不能回家吃團圓飯了。不過她說,她們一起住的幾個女生,計劃年三十自己做一頓大餐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