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話

深淳深雅書印雙絕篆刻家--曾紹杰



茶陵譚氏



伯羽印信長壽



容與書林

1988年1月19日下午,曾紹杰應邀至台北市立美術館評審台灣區學生書法展作品,評審結束時,他與王北岳搭乘計程車回家,才剛上車,就倒在王北岳肩上,驟然逝去,結束了他墨香醇厚、堅如金石的一生。

渡海來台的篆刻名家中,曾紹杰不僅作品有個人風貌,對台灣篆刻教育的推動,更是厥功甚偉。

曾紹杰,生於民國前一年,是湖南湘鄉望族,清代名臣曾國藩是他的伯曾祖父。曾紹杰自幼受學於家塾,因此奠定經、史、古、文的深厚基礎。八歲時,開筆學歐陽詢楷書,十歲起習隸書,臨北魏〈張猛龍碑〉。根據他在《曾紹杰篆刻選輯》的自序:「余十齡習篆,十四始學篆刻。」學篆刻的原因是「從書樓上找到道光年間顧湘昆仲所集拓的《小石山房印譜》,每天讀經閱史之餘,則以朱筆薄紙照樣摹寫,不到三個月,即全部摹畢。」(〈從買印譜到編印印譜〉)。當時也在家中找到多方印石,因此定製刻刀,一面刻印、一面習篆,藝術人生便以從此開展。

身為一位才氣縱橫的藝術家,曾紹杰的成就不僅僅是個人的,他的篆刻以精緻為主,奠定了台灣以工整為刻印基礎的觀念,而他選印的印譜,嚴謹精到,成為初學者仿效的對象,對台灣篆刻教育的推動,可說是影響深遠。

曾紹杰將刻印的精緻精神,發揮成為治事的態度,為其他書畫篆刻家遠遠不及。曾紹杰自資出版收藏、整理印譜,讓諸家的作品因此能重刊於世,使青年篆刻家有所依歸;王北岳認為,這些印譜提高了印譜印刷的本質,是台灣最好的印譜,「此治印至治事如一之精神,亦值得年輕學者倣效。」書法家李猷也推崇曾紹杰「他做的播種工作,非常偉大,提倡鼓勵,不惜精神財力,所以稱他『耕耘三十年,大布印人風』。並不是一種虛譽,他是當之無愧的。」

藝術史學者傅申分析曾紹杰的篆刻作品指出:「雖然工細圓潤,但古雅雍容,具有自己所推崇的品質」;畫家張大千也評述曾紹杰的印藝風格:「雍容大雅,佩玉垂紳,想見漢官威儀,有趨蹌廟堂之致。」以此來形容曾紹杰的書風,傅申認為相當貼切,他指出,曾紹杰的用筆總是不疾不徐,不慍不火,緩緩款款,即使寫行書、草書也是一樣,頗得雍容、溫文、含蓄,絕不浮滑輕佻或急促刻露。他的結字總是工穩妥貼,雖不明麗鋒芒或風采逼人,但是極為耐看,工整而絕不板滯,「韻味有餘不盡,味之愈出。」◇





摘錄自《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篆印堂奧》藝術家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