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紅水河在呻吟(82)尋找龍灘移民

附錄一:龍灘移民生存現狀報告雜誌 (2008-12-06 22:15:43)(網上轉錄 作者:胡雄)

尋找龍灘移民

天峨縣城:小洋樓遮不住移民的臉面

(旁白:他們最初不約而同地湧向了三輪計程車行業,因為買車成本低廉,又不需要非常高的技能,之後市場很快飽和,以至巴掌大的縣城不得不出臺了讓三馬車分單雙號營業的規定)

天峨縣城就座落在紅水河邊。漫步在不大的縣城,能感受到的不僅是仙境般的風景,更多的是龍灘水電開發給這個原本落後的小城帶來的巨大改變。馬路修得很寬,街市喧鬧繁榮,星級酒店、餐飲一條街等消費場所一應俱全,而且價格不菲。每當夜晚來臨,從山腰上的制高點還會打出一束藝術鐳射,來回掃射著這個只有幾萬人口的小城。

作為移民安置的一部分,天峨縣設置了一些移民安置點,主要聚居著向陽鎮和下老鄉的移民,而大部分來自下老鄉的移民,就是上文提到的「負氣出走」的下老集鎮居民。根據此前廣西媒體的報導,在天峨縣尊重移民的意見而建立的這些安置點中,「移民們紛紛蓋起了小洋樓,過上了富足無憂的城市生活」。進城的移民生活是否真的如上所述?

在縣城裏尋找龍灘移民比我們想像中容易得多,因為縣城裏開三馬(三輪計程車)的司機幾乎全部是移居到縣城的各鄉鎮農民,而且正如媒體所述,縣城裏沒有一戶搭棚居住的移民,全部移民住在政府安排的安置點,每一位三馬司機的家都是三層以上的小樣樓。但是,當我們走進他們的家,卻看到了跟下老集鎮新房一模一樣的情形——又是已經住了兩年之久的毛坯房。

移民們說,縣裏對移民的房子建築規格甚至是外觀都有著嚴格而統一的要求,比如移民點的房子必須蓋到兩層以上,而縣城中心的房子更是要達到四五層才行。如此一來,選擇到縣裏的移民們付出了比集鎮建房更高的成本,按照縣裏的要求建成了一棟棟別墅樣的小樓。

黃恩泰一家來自下老鄉,2006年自願選擇到縣城新秀安置點居住。房子已經建好了近兩年,卻仍無力裝修,全家住在暴露著水泥和鋼筋的屋子裏。他出示的補償手冊顯示,兩年來已經領到各項款項合計近16萬元。但他出示的一份建房詳細清單上,卻顯示著他所蓋起的三層小樓花費了22萬元之多。

和下老集鎮個別能蓋得起房子的移民一樣,這22萬元包括建房及田地的全部補償以及幾萬的貸款。換言之,黃恩泰一家用徹底放棄了老家良田和房屋的代價,換來了這棟空空的毛坯小樓以及無所事事的未來。

記者走訪了數個移民安置點,發現傾其所有蓋好新居卻無力裝修的情況非常普遍。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這部分移民的生計同樣迷茫。

移居到縣城,等於是徹底放棄了農民生活,重新尋找生活來源。兩年前到了縣城以後,移民們在建房的同時,開始找活兒。他們最初不約而同地湧向了三輪計程車行業,因為買車成本低廉,又不需要非常高的技能,另外有一些移民選擇到木材場當力工。之後這兩個市場很快飽和,以至這個巴掌大的縣城不得不出臺了讓三馬車分單雙號營業的規定。

兩年後的今年,移民們說自己心裏很慌,因為以前可以種一輩子地,全家都能上陣,到了縣城之後,就變成一大家子只能由壯年漢子出去跑三馬或者幹苦力,而且工作動盪,缺乏保障。移民認為,政府有責任對他們進行規劃和引導,給他們提供就業的崗位和培訓。一位三馬司機告訴記者:「我們非常聽話地建起小洋樓,給政府長了臉面,所以政府有責任為我們未來的臉面想想。」

目前,有一些縣城安置點的婦女已經到離縣城十幾公里的山上種些小菜,來回要走上幾個小時,「不然連這點收入都沒有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