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行政區整併 考驗新市長

【大紀元1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28日電)台北縣等縣市12月25日改制直轄市後,將面臨工程浩大的行政區整併問題;除考量人口數進行行政區整併外,還必須尊重基層民意,該怎麼劃,考驗新任直轄市長智慧。

台北縣、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12月25日改制直轄市,改制後原鄉鎮市直接改為區,例如台北縣三重市改為新北市三重區、高雄縣岡山鎮變更為高雄市岡山區;所有改制縣市均維持現有行政區,未整併。

改制新北市後有29個行政區,台南縣市合併改制為台南市有37區,高雄縣市合併改制計有38區,比目前台北市12個行政區、高雄市11區,數量多出2、3倍。

不僅各縣市、直轄市的行政區數量不一,全台現有368個鄉鎮市區,規模也是大小不同。舉例來說,改制後同樣是區的新北市板橋區約55萬人,高雄市茂林區卻不到2000人。

「縣市改制後,行政區不整併,行政效率會變差」,內政部長江宜樺說,賦予行政區整併法源的行政區劃法草案已送立法院,通過立法後,將啟動行政區整併工程。

整併行政區成為年底縣市改制後,中央與地方政府下階段努力課題,不過,也是一大難題。

以台北縣為例,土地面積約2052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5.67%,人口逾388萬人,現有29鄉鎮市,平均人口密度1856人,8成人口集中在10個縣轄市,且城鄉差距大,重劃難度既高且複雜。

行政院去年核定4個新直轄市改制計畫書,就曾要求4都改制後,應以20萬人到30萬人為1區原則,進行區的整併,以建立行政區域的合理規模,但偏遠地區及山地鄉例外。

若依30萬人為整併標準,人口數逾55萬人的台北縣板橋市可能一分為二。板橋市長江惠貞認為萬萬不可,這牽涉到市民對地方的鄉土情感及歷史記憶,故行政區劃不能單純採人口數為原則。

江宜樺說,行政區整併必須綜合考量政治、文化、歷史、自然生態、地理區等因素,不能單純只看人口數,且依行政區劃法草案規定,是由地方提出,由下而上的方式。

究竟全台鄉鎮市區數量多少才適當?江宜樺表示,有學者提出減半建議,但這只是粗略概念,未經行政部門評估,內政部會再找縣市討論,訂出調整規範。

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江大樹認為,行政區劃工程艱鉅,在推動鄉鎮市區整併工作時,應考慮每個地區的差異,不要想在同一時間點,一次解決整併的問題,應把時間拉長為10年至20年。

整併現有鄉鎮市區難度高,除以人口數為主要整併原則外,如何考量生活圈、地形、資源分配等因地制宜,是中央與新當選的直轄市長必須面對的課題。不過,這一切也必須等行政區劃法完成立法,才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