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清操書壇碩望書法家──陳含光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行書七言絕句立軸(57×37.5cm),陳含光工書,渡台以後,人有來求,無不相應,故作品流傳不少,此作刻於1.8公尺巨碑之上,仍覺氣魄攝人,可見其腕力雄強。

陳含光(1879~1957),二十四歲中舉,知清廷局勢不可為,遂飄然歸去,絕意仕進。一生心血,盡付詩文書畫,有「四美」之譽,「一代文宗」之稱。

陳含光來台後促居斗室,仍吟詠詩文,染翰揮毫,不改其樂。平生雖未致仕,然黨國碩彥,藝苑耆宿,莫不敬其德操,重其文章,樂與交往。汪中教授將他與于右任、溥心畬、劉太希、臺靜農同列為「渡海五家」。至交于右任,曾有壽詩云:「誕降年同月不同,詩壇伯仲兩詩翁。君曾書畫成三絕,我更文章拜下風。」于右任為當代草聖,推重如此,可謂實至名歸。蔣公對陳含光素來敬重,每至歲尾輒予餽貺,遇有敬老之會,必邀參與。尤喜其楷書,曾以曾文正〈五箴〉請他書屏,置諸座右。陳含光逝世,特頒「博文清操」誄詞,為其一生言行之美,蓋棺論定。

《荀子》書中有云:「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脩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陳含光盛德昭著,隱而不仕,學行可風,足以當之而無愧。

陳含光精悉字學,妙通八法,論書文字雖不為多,卻語不虛發,發必中肯。嘗言書道「三分人事七分天」,認為書法「本於性,發於情,澤之以詩書,養之以環境,拓之以胸襟,歸之於自然,如是而已。」不像科學必有定法可憑,只要依照個人天性加以施功,則造就必非難事。聽聞此言,可使學書之人心地寬闊。

陳含光書篆,甚重《說文》,然於古文則以甲骨、石鼓、鐘鼎為真傳,認為「說文所列籀文已失真意」,取其長而不溺其偏,可見先生慎於擇術之道。

陳含光一生不做官,亦不樂著述,「兩不」反而成就詩文書畫「四美」之譽。來台八年,法書流傳,為世人所珍,要以篆、楷為最。觀其篆書,字字有根據,筆筆有來歷,終以懸針垂露之姿,自成一家。楷書師法小歐,峻拔剛毅,一如其人,筆札詩稿,稱妙於書壇。偶發議論,博大而平實,足為書學指南。渡台前輩書家,不乏歷經喪亂,流離失所,「窮而後工」者,然身陷危城,有性命之憂,仍嚴詞峻拒日寇,「有死而已」,殆先生一人耳。名動公卿,錫頒誄詞,「博文清操」之書壇碩望,捨先生其誰。◇

摘錄自《台灣藝術經典大系風規器識.當代典範.書法藝術卷》藝術家出版社 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一件事情的背後,大抵都有一個故事,呂旭立基金會的成立也不例外。22年前,呂旭亞和我──也是當時呂旭立基金會最初的發起人──在短短一年之內分別失去生命中最摯愛的人。
  • 直到現在始終記得的是,書裡頭那幾個老師和父母的「樣子」──那種以理解的態度和自然流露的愛去對待孩子(包括「壞」孩子)的樣子。
  • 但是,李老師卻不發一語,然後轉身背對著我們輕輕啜泣,可以清楚看到她的雙肩輕輕聳動著。所有對於我們的責難似乎都隱藏在老師一頭飄逸的長髮裡,時間也彷彿停止在老師的「啜泣」。一切的自怨自艾,一切的藉口都不知影蹤,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懊悔,流下的只是懊悔的眼淚!
  • 我們常常說,一位好醫師不但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外,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且要處處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才能了解病人的需求,更要說服整個醫療團隊,包括醫護、行政人員與他密切合作,以提供給病人周延而完善的照護。
  • 這兩次的經驗都發生在偏遠而簡陋的達仁衛生所,讓一向自認為具有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資歷的我,也不得不感歎人體神奇的運作與生命的奧妙,即使是身為醫師,也是難以測度。
  • 正當眾人放棄了救火的工作,眼睜睜地看著大火將要徹底毀掉愛迪生努力了一輩子的成果時。愛迪生彷彿從大夢中初醒一般,急促地要他的兒子回去叫家裡所有的人,馬上趕到火災現場來。
  • 莊子穿著一身補了又補的破衣服,鞋子也是破得套不住腳,只有想辦法用一股麻草將鞋子繫在腳上。一身破衣服,一雙破鞋子,就這副樣子,莊子去拜訪魏王。
  • 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光輝時代,而曹植則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對後世文學具有深遠的影響。
  • 很多時候,在與寶春師傅的聊天當中,除了專業知識範疇之外,我們聊的最多的應該就是人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 社會既然有人為了爭「名利財貨」這也是社會上的正常現象,因為社會的財富不均,勞力不平衡的關係。為什麼有人已開始要虛名?有人收藏財貨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