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蛇女大曝与蛇共舞秘訣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4日訊】 据《深圳晚報》1月23日報道,記者到動物園,訪問一對与蛇共處的姐妹花。姐姐賽義塔24歲在動物園工作已有3年了。妹妹蘇加塔21歲去年剛剛加入。兩姐妹都被編入表演節目組,負責馴服爬虫類。由于兩人偏愛蛇,所以接触蛇的時間比較多。

賽義塔說,馴服蛇的開始階段,是要讓嗅覺非常敏感的蛇熟悉人的气味。開始時,我們會把個人的衣物放進蛇籠子,讓它們熟悉我們的气味。接著,我們還會把蛇裝進一個枕頭袋,隨身攜帶,讓它們習慣我們的體溫和气味。我們也會把蛇藏進衣服里,任由它們在里面活動,你會覺得很痒,有時會覺得蠻舒服的。

“當它們完全能習慣人的气味,讓人接触時不會有特別反應,也就是馴服成功了。一般蛇的年齡越小越容易馴服,個別种類的蛇所需要的馴服時間也有异。有些快則3星期。有些野性難馴,我們只好放棄。蛇的嗅覺很靈敏,每次接触它們時,我們都要用清洁劑清洗雙手雙腳,消除异味。如果身上有血腥味,蛇一嗅到就會獸性大發。給它們喂食,那些小雞、老鼠的呀,都要是已經死掉的。如果讓它們“活”吃,怕激發它們的獸性。蛇一星期只需喂食一次,它們需要慢慢地消化食物。”

蛇是冷血動物,即使馴服了它們。它們也不會像貓狗那樣向主人表示親昵。一旦習慣了与人接触,任何人的触摸對它們來說都是一樣的。有趣的是,蛇也有脾性,而且各有不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大陸媒体呼吁 空調市場競爭別走彩電价格戰的老路 (3/4/2001)    
  • 胡平:洛陽火災与責任問題 (1/28/2001)    
  • 江扁屬虎与蛇相克 今年煩惱多 (1/25/2001)    
  • 中國有蛇209种 (1/24/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蛇年———蛇的命運令人堪憂。蛇年伊始,人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冷血動物。蛇,可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動物之一,人們既恐懼它,又喜愛它。就許多古老文明而言,蛇象征著陰間和死人的世界,這与蛇長時間生活在陰濕的環境有關;而早期的基督教文獻《自然哲學家》把蛇象征為返老還童,可能是由于這种動物有蛻皮的習性。許多傳統象征傾向于蛇陰險可惡的一面,但是古埃及人將它視為太陽神;歌德則在他的散文中,將蛇象征為純人性的傳播;中國人把蛇列在十二生肖的第六位,蛇入人家代表吉祥、鴻運。人們在迎來又一個中國傳統佳節的時候,該如何科學地認識它們?誰又能了解蛇類現在的命運呢?
        
    • 台灣命相堪輿學家指出,進入蛇年,台海兩岸因領導人江澤民、陳水扁都屬虎,而蛇虎相克,因此今年都不會是順景年,但肖狗的美國總統布殊則運程較好。
    • 洛陽火災,釀成三百余人死亡的慘劇。對有關直接責任人的查處,對瀆職的單位与個人的查處,至少從原則上講,還是比較清楚的。問題是間接責任該怎么算?
    • 今年以來,大陸空調市場頗不平靜。先是春蘭空調宣布在2月14日發動降价攻勢,招致同行的非議与責難;接著,由首批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免于質量技術監督抽查的20家空調企業之一的奧克斯空調發起召開空調質量免檢企業研討會,到會僅有5家,期待中的“令消費者震撼、令業界震蕩”的价格聯盟胎死腹中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也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