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河南鄭州:人工降雨是否會對大气產生影響?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5日訊】今年入春以來,鄭州市先后有7次降雨過程。每當下過雨,市民們就會從次日的媒體報道上獲悉:這又是一次人工增雨的成果。”無炮不成雨”几乎成了街頭巷尾談論的熱門話題。在享受雨水之利的同時,人們心中不禁產生疑慮:這靠飛机、高炮、火箭上天”轟”下來的雨,是否會給大气和地球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新華网報道,河南省气象專家周毓荃告訴記者,人工增雨是一种考慮環保的科學作業,只是調節了水的季節性和地區性分布不均,不會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据周毓荃分析,人工增雨是一個微物理過程,而不是形成新物質的化學變化。她說,人工增雨播撒在天上的,是干冰、液氮和碘化銀等物質。干冰和液氮本身就是從空气中提取出來的,再歸還于空气,自然不會有問題。碘化銀是一种綠色環保型催化劑,其晶體結构和水的結构完全一樣,也不會破坏環境。

人工增雨播撒的云層有較充足的水分,但這些水分顆粒大小相等,分布也過于均勻,形不成小滴向大滴的凝結,在這些地區形不成降雨,就白白地飄走了。飛机、高炮、火箭”上天”,就是在云層中撒下很小量的物質,給一些小水滴以”促進力”,使它有能力去吸引另外一些小水滴聚成大水滴,從而降雨。專家將這种”一巧破千斤”的過程稱為”微物理過程”。

据介紹,在人工增雨的初期,中國也曾使用過鹽等物質,雖然用量很小,但專家還是考慮可能會對環境有影響,不久便停止使用。

周毓荃說,人工增雨對大气的干預是有限干預,大气過程涉及的能量和范圍是十分巨大的,人類無法對其進行直接的硬性干涉,人工增雨只是對條件成熟的云塊實施催化作業。她說,人工增雨的作業條件十分苛刻,要有面積達到上千平方公里的云量,厚度要達到1公里,气溫要在零下8攝氏度以下,播洒時机要好,部位要准。因此,人工增雨也不是時時處處都能搞的。她笑著說:”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搞人工增雨,也是這個道理。”

這位气象專家還說,”空中的云水是&過眼煙云*,人工增雨就是讓空中的水更多地降到地面上,降到最需要的地方,不讓它白白跑掉。一般來講人工增雨可以增加自然降水量的10%-30%。”

空中云水是陸地上一切水資源的源頭。在當今陸地水資源日趨緊缺的情況下,開發空中水資源有著特殊的意義。中國又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占有淡水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資源“既患寡又患不均”,因此人工增雨在我國顯得更為重要。

目前,中國人工增雨的作業規模居世界前列,僅今年上半年就實施飛机增雨作業270架次、飛行620小時,其中河南省就增水1億多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00多万元。气象專家認為,中國近期可以再從天上開發10%的降水量,即每年6000億吨水,而現在人工增雨遠遠低于這個水平,因此很安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山西62縣嚴重乾旱,人工降雨25次仍難解旱情 (6/26/2001)    
  • 大陸天災/ 人工降雨雖有成效 山西旱情依舊嚴峻 (6/24/2001)    
  • 炮聲轟鳴 北京發射炮彈人工降雨 (6/15/2001)    
  • 百余門高炮蓄勢待發 天津市欲實施人工降雨 (6/6/2001)    
  • 北京”人工造雪”變成”人工降雨” (12/23/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