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

國家隊之金庸群俠篇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6日訊】鑒于國足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中國足協在球迷的重壓之下,成立新一屆國家男子足球隊,特聘金庸為國家隊主教練,具體陣容如下:

基本陣形為4-3-3。

守門員: 郭靖,來自“射雕英雄”隊。該名球員曾与當時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勁旅蒙古隊長時間對抗時力守球門(南宋重鎮襄陽)三十余年不失,后由于主帥(南宋皇帝)無能,功虧一簣,該球員特點是心理素質好,有大賽經驗,基本功扎實,一套降龍十八掌能御球于禁區之外,實為不可多得的优秀門將。

后衛:

洪七公,來自“射雕英雄”隊。后防中堅,場上隊長,該名球員的特點是大賽經驗丰富,在球員之中有威信,進可攻退可守,其獨特的防守方法–“打狗棒”的“封字決”,“纏字決”在比賽中有效地遏制了對方進攻球員,為后防的核心球員。

袁承志,來自“碧血劍”隊。該球員技術出眾,防守能力強,卡位准确,缺點為下腳軟,鏟斷不夠凶狠。

胡斐,來自“雪山飛狐”隊。后防大將,該球員自學成才,其父親為一代球星,可惜英年早逝,胡斐子承父業,繼承其父的家傳絕學,以出眾的技術入選本屆國家隊。

張無忌,來自“倚天屠龍”隊。這名球員助攻能力極強,防守亦出眾,“九陽神功”下腳狠,卡位准,殺傷力大。

中場: 來自“天龍八部”隊的三名鋼鐵中場。

蕭峰,又名喬峰,是來自北方少數民族的球員,中場核心。降龍十八掌發揮出來活動范圍極大,防守亦很出色,身體強壯,體力好,頭腦冷靜,判斷准确,為中場帥才。

段譽,偶像派球員,(見一個愛一個)深得少女們的喜愛,為青年一代的偶像。該隊員特點是步法輕靈,跑位飄忽(凌波微步),偶爾能傳出一腳很又創意的絕妙傳球,但是臨場發揮時好時坏(六脈神劍本來就沒練好)。

虛竹,傳奇球員,机緣巧合遇名師指點,踏入足壇即一鳴惊人,效力于“天龍八部”隊,与蕭峰,段譽配合天衣無縫。

前鋒:

楊過,來自“神雕俠侶”隊,人稱“金左腳”(其實是金左臂),曾在与蒙古隊作戰時連下兩城,(擊斃金輪法王和蒙古國王)該名球員的“黯然消魂腳”在比分落后時尤其神勇,是反敗為胜的重要得分手段,一只左腳所向披靡,使對方聞風喪膽。

令狐沖,來自“笑傲江湖”隊,球王獨孤求敗的唯一傳人,“獨孤九劍”無敵于天下,有万軍不擋之勇,善于尋找對手的破綻,然后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周伯通,曾效力于“射雕英雄”隊,后轉會“神雕俠侶”隊,該球員特點是跑位飄忽,行蹤不定,“雙腳互搏之術”為世界足壇最高水平,一對二或一對三的能力出神入化,個人突破能力極強,但該名球員的缺點是不理會主教練的意圖,沒有組織性,善用者用之,可催城拔寨,否則,不可委以重任。

主教練:

金庸,足壇上享譽盛名的神奇教練,門下弟子甚眾,晚年退居二線,這次應廣大球迷之邀,欣然出山。

領隊:

韋小寶,政府官員,黑道白道路路皆通,為手眼通天之人,國家隊領隊一職非他莫屬,國際足聯,亞足聯,裁判委員會,各國足協均有他上下打點,力保國家隊的賽程及各項安排比參賽各隊皆优,有能力為國家隊的大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另類解讀:金庸語境下的當前中國互聯網 (6/16/2001)    
  • 金庸收弟子 今年恐又落空 (6/8/2001)    
  • 【紀元專欄】上官天乙:奇哉怪也 金大俠招不到博士生 (6/8/2001)    
  • 武俠作者聯手叫板金庸:不能讓一人獨占武林 (6/7/2001)    
  • 合約在身檔期沖突 蔣勤勤惜別“穆念慈” (6/6/2001)    
  • 金庸迷壓力太大 李亞鵬慎談“射雕” (6/2/2001)    
  • 金庸今年又招不到弟子 (6/2/2001)    
  • 金庸在天津遭遇不快 (5/30/2001)    
  • 金庸:“射雕”如改動太過分我將收回版權 (5/29/2001)    
  • 金庸受聘為南開大學名譽教授 (5/28/2001)    
  • 金庸點評文壇名人 (5/25/2001)    
  • 《射雕》陣容初露端倪 周迅將出演“俏黃蓉” (5/24/2001)    
  • 金庸笑言自己“遲到”多年 (5/23/2001)    
  • 縱論武俠与影視 金庸廣州“五講”傾倒听眾 (5/22/2001)    
  • “射雕”演員出爐 周迅确認扮黃蓉 (5/22/2001)    
  • 央視版《笑傲江湖》熱播台灣受好評 (5/21/2001)    
  • 金庸訪少林寺切磋《易筋經》 (5/20/2001)    
  • “武林高手”金庸金大俠重游少林 (5/18/2001)    
  • 金庸二十年後重遊少林 (5/18/2001)    
  • 江澤民罵香港記者 金庸罵台灣記者 (5/17/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