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

什么是對別人最好的安慰

【大紀元2月17日訊】 大部分人習慣于對身陷苦難或病痛的人說一句:想開一點。因為既不忍又不習慣眼見別人痛苦,并以為這是一种安慰。實際上,有時候,一些勉強擠出來的安慰話,在當事人耳里听起來只是風涼話。感同身受畢竟不易。

從前,別人都說我善体人意;我也自以為是,熱心的給別人意見、義無反顧的「安慰」別人。

几年前生活遭逢巨變,生命亦朝不保夕。親友輪番來探視,有些人与我相視無言嘆息,這种人讓我最自在;有些人見了我的慘狀忍不住哭了起來,我還得反過來安慰他們,既尷尬又累人;有些人則告訴我:要想開一點,碰到這种情況,一律微笑以對,表現出「我很好、別擔心」的樣子。因為,我認為所有的苦痛都只适合深鎖心中,不但別人難以触及,自己也從中抽离,遠遠旁觀;因為,沒有能力面對。

可是,不去面對的結果并不是就沒事。這些痛苦被鎖在內心深處,不斷發酵,最后讓自己情緒瀕臨崩潰,只好尋求專業的幫助。就像傷口,如果因為怕痛而沒有一遍遍耐心清理乾淨,將來就不容易好。

不久前,在安宁病房見到一群人圍著一位癌症末期的病人A,七嘴八舌勸他要想開一點。我突然覺得怒火攻心,很想衝上前叫那群人閉嘴滾開。自己昔日的傷痛涌上心頭。

是的,他們都出于好意;也可能他們認為他是個難纏的病人,總是喊痛、總是抱怨,屢勸無效。可是,他們不了解承受日夜錐心刺骨的滋味;他們也無從体會面對死神隨時可能召喚的恐懼;他們可能也無法想像擔心子女年幼、妻子無力謀生的焦慮。是的,「想開一點」說出來是那么容易;但是,對當事人而言,憂思百結,即使努力要想開一點、展顏以對眾人,但病痛和焦慮卻隨時糾纏著他。

數個月來,每次探訪,知道我也是癌症病人,他總要問我:「你痛不痛?晚上睡得著嗎?大便通嗎?一個月要花費多少錢?我會不會好?不會好又死不了怎么辦?」我明白,他只是在尋求同理心、尋求一种安慰,想從我的回答中証明他的情況不是特別坏。彷佛只要我和他症狀相同,就能讓他安心一點。

事實上,我們真的很難給病痛終日、死亡逼近的癌症病人什么有力的安慰,那些「想開一點」、「不要想那么多」、「要堅強」的好意安慰和鼓勵,往往只能安慰說這些話的人,讓他們比較有勇气面對別人的苦難。對當事人而言,与其說這种空洞無力的話,還不如靜靜陪伴、耐心傾听、理解并且接受他們那些真實而且無時不在的痛苦、焦慮、恐懼和無奈。


    相關文章

    

  • 張玉宁給失望中的米盧一絲安慰 (2/13/2001)    
  • 克林頓政府執政的最后一天呼吁北京尊重人權 (1/20/2001)    
  • 人權領袖与克林頓同病相怜 著名牧師坦承有私生女 (1/18/2001)    
  • 悲情兩婦人愁對茫茫路 (1/14/2001)    
  • 美國務院辦美式“參考消息”開通「美國參考」中文网站 (1/12/2001)    
  • 植物更能起到給人以安慰的作用 (1/7/2001)    
  • 學習德國下跪謝罪吧 日本著名媒体勸政府正視歷史 (12/21/2000)    
  • 洋教材在大陸高校正吃香 (12/18/2000)    
  • 美國財經簡訊 (12/9/2000)    
  • 土耳其官員荒唐行政面面觀 (11/13/2000)    
  • 【紀元特稿】大選糊涂報道歷史悠久 自我解嘲之余更應以史為鑒 (11/10/2000)    
  • 吸氮氧化气可救心臟手術的嬰儿 (11/3/2000)    
  • 港首董建華与市民直接對話 (10/13/2000)    
  • 香港「网絡介入策略」意為老者提供幫助 (10/9/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