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球

我不懶我用腦子踢球–張玉宁首次解釋”懶因”所在

【大紀元2月15日電】不論張玉宁打進多少個球,有兩個說法都很難遠离他,一為“張玉宁速度慢”,一為“張玉宁在場上太懶”。中泰之戰中的帽子戲法同樣難以讓張玉宁擺脫這些聲音。為此,記者在賽后專門和張玉宁就這兩個說法進行了溝通,張玉宁第一次站出來解釋了自己的“懶因”之所在。

“圈里圈外都一直在說我懶,這我知道。我想告訴大家,主觀上我并不是一個懶散、不勤勉的人,之所以給大家留下那种印象,是因為三點。”

“第一,從先天條件講,我的体質、我的肌肉類型就決定了我不是持續奔跑能力特別強的人。第二,從位置上講,我是前鋒選手。我覺得一名前鋒就應該把他的主要体力用在進攻上,在我的思維里,如果我有10分的体力儲備的話,那么其中的6分以上應該是用來進攻的。第三,我想衡量一名球員‘懶不懶’的標准應該是他的工作效率,作為前鋒,不顧一切地跑來跑去是很影響他的進攻選位的。可能同伴傳出了一腳很好的球,但要是前鋒的意識沒到,沒能跑到落點去接球,那么這腳球就白傳了。1997年之前我一直是打后衛的,整整打了10年,所以對于后衛的站位、協防、移動、保護之類的特性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比賽中,我總是在不停地觀察、分析,尋找對手防線上的漏洞,然后衝向那里。結果,成功的机率要比跑來跑去高得多。我想,我動用大腦去思考,在精神上我是和大家一樣勤勉的,而這一點又能轉化成實質的入球,那么再說我懶什么的,就沒什么必要了。”

在中泰之戰中,張玉宁以實際行動印証了他自己提及的上述三點理由。在進攻中,張玉宁奔跑得近似于拼命,良好的選位成就了自己的三粒入球,并且還靠臨近尾聲時的充沛体力長途奔襲妙傳助攻一次。或許,這正是張玉宁能夠正視自己的“懶”名的原因所在吧。

  摘自《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