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110冥誕 史博館舉辦紀念展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健光台北10日電)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天起舉辦「張大千110–書畫紀念展」,展出名畫家張大千作品。史博館館長黃永川指出,在中國現代藝壇中,張大千是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藝術家。

黃永川下午在「張大千110–書畫紀念展」開幕會上表示,張大千鮮明的個人形象和精采的生活經歷,與其卓絕的畫藝齊名,張大千是位充滿傳奇性色彩的畫家,以其多采多姿的生活經歷、浪漫多情的感情世界、既廣而深的學習及豐富而多元的繪畫特質吸引眾人目光。

他指出,從中國繪畫傳統來看,雖然畫家畫派與畫風技法種類繁多,不過本質上大致可區分為兩個繪畫風格傳統。一種是「專業畫家」的繪畫風格,另一種則是「文人畫家」的筆墨表現。

黃永川說,張大千早年習畫是從文人水墨畫風入手,很早便能掌握文人畫風清潤秀逸的特質,後來邁入職業畫家創作領域,因而能同時承繼兩種不同的畫風系統,發展出張大千「集大成」的藝術創作路線。

國立歷史博物館所主辦「張大千110–書畫紀念展」適逢今年張大千110歲冥誕,特展從4月10日展至6月14日,展覽地點在史博館一樓101展廳。


「張大千110-書畫紀念特展」10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開幕,民眾專注觀賞書畫。//中央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人有云:「留得枯荷聽雨聲」。擅畫葡萄之徐善長,雖然貧困之極,但潑墨之蓮葉,翠墨淋漓,葳蕤勝麗,壯人一時之眼目。

    張大千南渡之後於復興基地,家國俱亡,而著士大夫冠冕,寫就無量蓮花海,紅香綠玉萬朵搖曳,恍然太真仙子躡步西方摩訶雙池,蔚成古今之大觀。

  • (據中廣新聞陳映竹 報導)畫家張大千今年適逢110歲冥誕,國立歷史博物館10日起舉辦張大千畫展,畫展一共展出張大千的110組件名作,當中除了史博館館藏、立法院商借的「潑墨荷花」,還有珍藏在國民黨黨史館、從未公開展覽的「慈湖圖」。此外,一般中國畫家較少見的自畫像,張大千幾乎每一年都會畫。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9日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今天宣布,「張大千110─書畫紀念特展」明天在史博館開幕,展出張大千作品110組件,包括張大千贈送故總統蔣經國的「慈湖圖」將首度展出。
  • (大紀元記者白亞士台北報導)今年適逢張大千(1899-1983)110周年冥誕,這位充滿傳奇色彩、享譽國際的畫家,一生多彩多姿的生活經歷,豐富多元的繪畫風格,吸引著中外人士的目光,歷史博物館特別規劃「張大千110──書畫紀念展」,在史博1樓大廳盛大舉行,展期自4月10日至6月14日止。
  • 畫家張大千今年適逢110歲冥誕,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天(10日)起舉辦張大千畫展,一共展出張大千的110組件名作,當中除了史博館館藏、立法院商借的「潑墨荷花」,還有珍藏在國民黨黨史館、從未公開展覽的「慈湖圖」。此外,一般中國畫家較少見的自畫像,張大千幾乎每一年都會畫。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