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人

愛鄉是生活-林銀河的社區營造理念

【大紀元6月23日訊】人親土親,最親還是家鄉

提到港邊社區,多數人對其仍有些陌生,尤其在雪山隧道通車後,大量車流更錯過這美麗社區、呼嘯而過;港邊社區曾獲選為95年10大經典農漁村,該社區與多數農村一樣,面臨人口外移、人口老化的問題,但林銀河稟持著永續發展的理念,不僅號召社區居民共同維護這塊土地,他愛鄉的努力,更感動許多外地人愛上這塊土地,並樂意遷居港邊社區、在此深根。

從小在港邊社區成長,但隨著求學、就業,林銀河也過起遠離家鄉、居住外地的生活,隨著公部門逐漸興起將社區營造委託民間團體,林銀河被找回家鄉討論發展策略後,便偕妻小搬回港邊,共同從事社區營造的工作。

愛鄉是生活的一部份

「我們讓社區營造也變成阿嬤生活的一部份。」從94年開始開設繪畫班,教導一群60~80歲的阿嬤拿起畫筆畫畫,起初阿嬤們抱怨「畫筆比鋤頭還重」,現在她們可是開起小小畫展,社區的圍牆上也懸掛著她們的作品,林銀河說:「社區人口老化、青壯年外流,讓許多老人家生活孤獨,舉辦畫展不僅能讓他們相聚談天,也讓他們更認同社區。」

除了舉辦課程豐富阿嬤的生活外,林銀河也試著增加居民額外的收入,許多社區婦女在協會的教學協助下,學會展館導覽、木雕創作、石頭魚彩繪創作等,不僅為婦女們拓展技能,也讓婦女們發掘出自己的潛能;此外林銀河也想著照顧社區老人的生活,為了讓社區老人享有正常的三餐與營養,協會也為老人們提供供餐的服務,讓老人感受到關懷。

慢食樂活好生活

「好的生活品質不一定需要好的經濟收益支持。」有別於一般觀光景點期待能吸引最多人潮、提升收益,林銀河反而強調要過著「一般的生活」,他期待的是在社區硬體設備、建築等已漸趨成熟完善後,居民的生活除了安全便利外,仍是帶著悠閒與平靜,因此他提倡慢食樂活,希望外來遊客也能感受此份氣息,因此社區開始建設麵包窯、Pizza窯,「要吃一個麵包、Pizza,可能要花3小時,外面速食店5分鐘就可以買到,就看你怎麼選擇了」。

除了慢食樂活外,鼓吹保育自然生態的林銀河,讓社區隨處可見廢棄物利用、環保節約的身影。供遊客DIY體驗的區域桌椅,皆是鄰近小學淘汰不用,經過協會人員修補敲打而重燃新生命;更特別的是乾式廁所的搭建,乾式廁所顧名思義就是不使用水,因此許多遊客初訪乾式廁所,都認為充滿臭味而不敢使用;相反的,使用廢棄木屑撲蓋於排泄物上的乾式廁所,不僅沒有臭味,過一段時間還能將木屑堆挖出當作花肥,讓人不經佩服社區對廢棄物的充分利用。

對後輩投入社造的鼓勵

曾參與「反火電」抗爭、並擔任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至今的林銀河表示,若對社區營造有興趣,建議先回到家鄉、並從擔任志工開始,因為深度認識自己的社區鄉里後,也才知道自己能為他做些什麼,或許營造之路漫長艱辛,但也唯有在自己家鄉生活,才是最深刻的舒適輕鬆。

--轉載自《農業易遊網》http://ezfun.coa.gov.tw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