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走自己的路

外甥阿昌從小聰穎過人,非常獨立,他非常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想做什麼?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絕對不會隨波逐流,也不會人云亦云。

今年暑假,甫從國小畢業的阿昌,整個暑假裡他最大的願望是:立志要長高。因此打籃球以及所有戶外活動,包括游泳、登山、騎越野單車…等,都是他暑假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然而在大人的眼中,卻認為他非常不用功,整天只知道在外面撒野,因為在外面活動太多,整天在陽光下曝曬,黑黝黝的皮膚,幾乎讓人誤以為是印地安人呢!

記得他就讀小五時,有一天,我問他:「哥哥姊姊那麼優秀,你會不會有壓力呀!」(他的兄姊都是第一流的國立大學研究所的高材生),未料,他語出驚人地表示:「走自己的路」,大夥都被他的話震呆了。

的確,他真的獨立到令人折服;他家住在郊區的別墅,距離學校有一段頗遙遠的路程,幾乎所有環境優渥的孩子,上下學是需要大人的呵護與接送的;然而今年甫上國中的阿昌,卻要求自己騎越野單車上下學,不需要父母接送,即便家中有百萬名車,他也不願讓當總經理的父親代勞。

儘管路途遙遠,尤其在微陡的山坡路上,人力腳踏車騎起來更為吃力,但是暑假中為了實現立志要長高的夢想,所有艱辛的磨鍊,阿昌先前都接受挑戰了,所以腳踏車四十分鐘的車程,對他來講是稀鬆平常的。

暑假中,他看了很多漫畫,因為他想當漫畫家;也下了很多圍棋,因為他想當棋藝家。的確,他想走自己的路,他不希望自己像哥哥姊姊一樣,整天被關在實驗室裡,永遠有做不完的實驗。

哥哥告訴他「想成為漫畫家、棋藝家,必須先關照好自己的功課,好好為自己的學科負責任,否則要成為一家之流是癡心妄想的事。」

姊姊告訴他「想走自己的路,必須走對自己的正路。處理任何事務,不是: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而必須深切思考的是:雖然你喜歡,不是什麼都可以。」

爸爸叮嚀他「做任何事都必須腳踏實地,紮紮實實,有幾分耕耘,才有幾分的收穫,也只有流汗播種的,才能歡呼收割,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媽媽對阿昌殷殷期盼的是培養好習慣,例如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學習的好習慣、待人接物的好習慣……。因為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命運。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因此從小養成好習慣,對每個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聰明的阿昌,在哥哥姊姊的提攜與誘導下,一定會更上一層樓;在爸爸媽媽的關照與呵護中,一定會力爭上游,昂首闊步地迎接光明的未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