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毛共秘史(24)

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志士挨整陷害忠良文人遭殃

毛澤東一向仇視知識分子。形成仇視心理的原因可追溯到毛澤東鬱鬱不得志的青年時期。

一九一八年,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有一次胡適演講。他去旁聽。毛等胡講完後提出一個問題。胡適發現提問者不是學生,而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圖書館助理管理員,就把問題拂到一邊,置之不理。毛澤東感到受辱了。

中共組建初期,湖南成立一所「自修大學」。校址設在前時的船山學院。校長賀民范系同盟會會員,同陳獨秀也有交往,是湖南省德高望重的學者。當時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教國文,又在「自修大學」當指導主任。毛澤東鼓勵學生裸體上學。賀民范知道後當眾呵斥毛澤東:「你鼓勵學生裸體上學,大概是想把『自修大學』變成牛棚吧!」毛澤東被訓斥得啞口無言。他感到又一次受到羞辱。

一九二六年,陳獨秀主持一次會議。毛澤東發言:「國民黨左派無兵。國民黨右派有兵。(共產黨加入國民黨後,自稱『國民黨左派』,把原來的國民黨人叫『右派』。作者注。)即使只有一排兵也比無兵的強大得多。」話一出口,立即遭到陳獨秀訓斥。毛澤東又一次當眾蒙羞。

一九二七年中共召開「八七會議」,撤掉陳獨秀的總書記職務。瞿秋白主持會議。毛澤東也在場。毛想講一下對時局的看法。誰知一開口就被他人制止了。毛澤東感到又一次受到屈辱。

毛澤東經常受知識分子斥喝、冷遇。他寫信向親人傾訴:「我的職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我這個人是不存在的。」久而久之,毛澤東就形成對知識分子的仇視心理,使他只喜歡接近那一群目不識丁的男女。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顧盼自雄,覺得是報復那群「妄自尊大言詞刻薄」的知識分子的時候了。

最先被毛澤東踢落塵埃的知識分子是梁漱溟。

梁漱溟祖籍廣西桂林,一八九三年出生於北京,二十五歲時發表一篇《究元決疑論》,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賞識,被聘為北京大學哲學系講師。梁漱溟常到北大教授楊懷中家裡作客。楊家給梁開門關門的小伙子就是毛澤東。毛在北大圖書館當助理管理員,月薪八塊「袁大頭」,生活艱難,只好寄宿楊教授家中。楊懷中與梁漱溟高談闊論。毛澤東自慚形穢,在旁默默地聽,不敢插口絆舌。二十多年後,梁與毛的事業各有所成。梁在山東搞鄉村改造試驗,成為研究農村問題的學者。毛則率領一群「流氓無產者」割據延安,成為中共黨魁。毛澤東為表現自己有招賢納士的雅量,就邀請梁漱溟到延安討論中國農村的改造問題。

毛澤東斬釘截鐵地說:「要解決農民的衣食問題,就要激化階級鬥爭,沒收地主富農的土地平均分配。農民有了土地就會富裕。」

梁漱溟搖搖頭:「我認為中國農民貧窮,並不是受地主富農剝削,而是因為自身素質太差。要改善農民生活就先要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素質,讓他們掌握謀生的本領。」

兩人各抒已見,最後誰也沒有說服誰。

一九四九年毛共建立偽政權。梁漱溟認為自己和毛澤東是老相識,有恃無恐,就留在大陸。毛澤東想炫耀自己山藏海納度量寬宏,也把一批社會名流或民國政府的變節者拉上台去裝點門面。毛澤東安排梁漱溟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梁漱溟是敢想敢說的人。他發現毛共執政的短短幾年內,中國大陸農民的生活太悲慘了,比國民黨執政時期還差。在一九五三年九月的一次政府工作會議上,梁漱溟發言;「政府農業稅太重。鄉村百姓生活在九地之下。城市居民生活在九天之上。共產黨入城之後,丟掉破鞋爛帽,換上呢子制服,出入香車寶馬。根本就不把改善農民生活的事兒放在心上。」

「我看你梁漱溟越說越離譜。」毛澤東打斷梁的發言。毛覺得梁的話十分刺耳,勃然大怒:「我共產黨就是靠幫農民打翻身仗起家的。你有什麼資格和我們談農民問題。閉住你那張臭嘴巴吧!」

「主席,你們既然請我來開會,讓人提意見的,為什麼不讓我把話講完!『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今天就看你有沒有讓人表白觀點的雅量!」

毛澤東更加冒火了:「好,就算我有這個雅量,恐怕在座的同志卻沒有這個雅量。我提議,同意梁漱溟繼續發言的舉手。」毛澤東站起來把右手高高舉起,用咄咄逼人的眼光環顧全場。會場鴉雀無聲,氣氛緊張。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董必武、宋慶齡、李濟深、陳雲、鄧小平、李富春面面相覷,沒有誰敢把手舉起來。毛澤東繼續連珠炮般發射臭屁彈:「蔣介石是用槍桿子殺人。梁漱溟是用筆桿子殺人。偽裝最巧妙,殺人不見血的,是用筆桿子殺人。你就是這樣一個殺人犯。……梁漱溟反動透頂,他就是不承認。你梁漱溟的功在哪裡?你一生一世對人民有什麼功?一絲也沒有,一毫也沒有。而你卻把自己描繪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還美,比王昭君還美,還比得上楊貴妃。梁漱溟這個人不可信任。……梁漱溟是野心家,是偽君子。他不問政治是假的,不想做官也是假的。」毛澤東罵到喉嚨沙啞了,才住口。

梁漱溟自此之後,被當作「反面教員」,動輒挨批判,受盡凌辱。在大革文化命的烽火狼煙中,梁漱溟被抄家,全部藏書被燒燬。梁漱溟大難不死,頑強地活下來。一九八八年六月病逝於北京,享年九十五歲。

第二個被砍落馬的著名文人是胡風。

胡風是四川成都人,文藝理論家。一九五四年,胡風寫了一封長信給毛澤東。信中說共產黨執政後對文藝領域管束得太死,強制文化藝術服從鐵的紀律,壓抑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窒息了文化生活。胡風向毛澤東建議要給予作家人格上的獨立。主張創作自由,學術自由,思想自由。毛澤東一心想把中國改變成「黨天下」直至改變成「家天下」。他想趁機在文化藝術界樹立至高無上的權威。他就使出兩把尚方寶劍。一把寶劍是密令公安機關抄胡風的家,審查胡風及其親友、同事、學生的言行,攔截與胡風來往的所有信件,搜查胡風的「反革命」罪證。另一把寶劍指揮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展開「胡風文藝思想大討論」,實質就是大批判。胡風萬箭穿身,倒栽落地。全國受株連而被批鬥、開除、入獄的人達十多萬。其中有一萬多知識分子被整死。這是毛共篡政後的第一場文字獄。是毛氏鉗制言論自由的第一次「大手筆傑作」。

不過這場反胡風的文字獄,比起幾年後的「反右」鬥爭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