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傳統教育方法——在嚴和慈之間平衡

【大紀元10月17日訊】前一陣聽一位西人朋友抱怨,說自己的兒子在學校非常淘氣,在學習上也表現不好。回家對兒子兇一些吧,他就更叛逆,還威脅說如果挨揍了他就會去叫警察(在西方社會,打孩子確實會招來警察的)。如果對兒子繼續聽之任之吧,眼看他在外面越來越不像話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看這個朋友恨得牙癢癢的樣子,讓人感覺其實西方人和中國人在面對孩子淘氣時是一樣生氣的。這生氣的程度讓人想起中國古裝劇裡面一個父親大喝一聲「拿家法來!」然後把兒子綁在長凳上一頓好打。我頗為同情那位朋友。我的孩子雖然在別人眼中已經屬於非常乖了,不像那位朋友的孩子那麼淘氣,但是,當我孩子也有不聽話的時候,我也常常情緒很壞。

這天我在網上查看到了一位明朝皇后對教育方法的論述,原來中國人傳統的教育方式也並不是只有「棍棒」,就像西方人的教育也並不只是像《成長的煩惱》裡面那樣像朋友一樣談談心那麼簡單。教育孩子,就等於是參與規範一個人的人格,真是個軟硬功夫。

明仁孝文皇后徐氏在《內訓‧母儀章》裡說:「孔子曰:『女子者,順男子之教而長其理者也。』是故無專制之義。所以為教不出閨門,以訓其子者也。教之者,導之以德義,養之以廉遜,率之以勤儉,本之以慈愛,臨之以嚴格,以立其身,以成其德。慈愛不至於姑息,嚴恪不至於傷恩。傷恩則離,姑息則縱,而教不行矣。」

原來,做母親的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把道德逐漸的教給子女。即使古代婦女不出家門,也能教育好孩子。而孩子心中有了道理,出門也不會學壞了。拿什麼來教呢?用道德義理來引導孩子,用謙遜廉潔的品德來培養孩子,用勤儉來給孩子做表率,本著慈愛來對待孩子,用嚴格來管理孩子,用這些教育來使孩子在社會上有立足的根本,來成就孩子的道德。慈愛卻不讓它達到姑息的地步,嚴格卻不讓它達到傷害仁善的地步。如果傷害到了仁善,孩子就遠離你了。如果姑息,孩子就放縱自己了。那麼這樣一來,教育就沒法繼續下去。

看來,對待孩子,家長在兩頭都不能走極端。家長要先能夠控制自己,看到自己做法上有無偏頗。慈愛和嚴格都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把正統的道理真正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接受,這才是為人父母的對孩子的真正意義。而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能看到自己在做人方面還有哪些欠缺,從而改正自己。這其實同樣也是提高家長自己的修養的一門藝術,如果做好了,過程中孩子和家長都能受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