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懷念古早味雜貨舖

當我還在私立小學任教時候,看到孩子們吃的點心和零嘴,不外乎乖乖或波卡洋芋片之類的食物,且有感於孩子缺乏體驗生活的樂趣,和同事就開始編織一個美夢,我們想在自己的社區附近開一家具有古早味的雜貨舖。

所謂的古早味就是,不但店裡所有的陳設都充滿了令人懷舊的感覺,販賣的東西也要吃起來很健康,用起來很環保,玩起來像古時候的童玩一樣,具有生活的創意。最主要我們希望店裡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可以聊聊家常,交換生活心得,傳播藝文訊息。順便再附設一個扥兒的角落,讓臨時需要扥兒的媽媽可以放心的外出,回家等不到家人的小孩,有一個落腳的地方。

礙於種種現實,當我們的美夢即將成為泡沫幻影時,聽說在苗栗有位的黎先生卻已實現了這個夢想。黎先生捨棄了高薪的職位,和太太在苗栗的老家開了一家手工雜貨店。這家店就如同我們夢想中的一樣,是手工的雜貨店,不但店內的陳設充滿古早的氣息,它們的貨品就像大自然裡的生物充滿了多樣性,有阿嬤親自醃的醬瓜籮蔔乾,隔壁嬸婆烘的花生米柿餅,對面大叔炸的麻花捲,自家熬的青草茶,用竹子芒草做的掃把、植物做的童玩。這裡的東西因為無法大量製造,所以每種東西都具有它的獨創性,即使在便利超商也買不到。這裡的生活步調很緩慢,不只是販賣貨品,也傳遞了人與人之間那股濃濃的人情味。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時,用來招待客人的自製點心,也充滿各家的獨創風味。我記得隔壁的李媽媽最擅長做四川味脆脆果,造型有點像金牛角,吃起來像是炸過的開口笑。王伯伯是湖南人,他用麵粉和成的麵團,做成外形幾可亂真的東坡肉,吃起來卻是香酥的糕點。爸爸最擅長炸麻花的了,每年的除夕夜就是我和爸爸的親子時間,爸爸將桿平的麵餅切成長條,並在中間劃條裂縫,我則負責翻轉成麻花造型,再去油炸成金黃色的麻花。大年初一起了個大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戶的去拜年。這時各家鄰居莫不捧出自家最拿手的點心來招待客人,臨走時還會被熱情的塞上一大把,帶回家慢慢享用,鄰里之間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那時候還天真想,如果雜貨店平時也能賣上這些糕點,那該有多好。

記得小學時代的雜貨舖,掛有許多抽獎牌讓孩子抽,每天跟媽媽要上兩毛錢就可以抽一隻牌,上面的獎品有布袋戲偶,可愛的洋娃娃或是誘人的大紅包。在那物質缺乏的年代裡,抽獎彷彿是達成願望的捷徑之一。後來教育當局似乎曾下過禁令,因為抽太多的獎會引起孩子過多的慾望。。

早期的雜貨舖販賣著各種雜貨,從吃的到用的,琳瑯滿目。現在花生米依然是我的最愛,花生米那股濃郁的滋味,從小到大都讓我回為無窮。以前要吃花生米,是要等到家中有客人來,媽媽才會讓我到雜貨店買上一小袋來讓客人配酒。每次我看著雜貨舖的老闆娘,用一張紙捲成一個捲筒,然後再將飽滿的花生米一小杯一小杯的倒進捲筒裡,心裡巴不得她能多倒一些,好讓我一路可以吃上幾顆解解饞。

以前的雜貨舖,就好像現在人的社區交誼廳,除了提供物品販售外,還是消息交流放送最快的地方。記得以前大家買不起電視時,提供電視的雜貨店就成為村子的電影院,老闆會貼心的準備幾張小板凳讓客人排著坐。每當有卡通影片或精彩連續劇或者球賽轉播時,整間雜貨店擠滿了人,熱鬧非凡。

時代在改變,窗明几淨的便利超商已取代了傳統的雜貨店,雖然便利性增加了許多,但是似乎也少了人與人之間那股充滿人情味的互動。還是懷念古早時期的雜貨店,買賣之間,除了交易行為之外,更需要注入一股人性的闗懷,這樣買的東西才會更有味道和能量哩!期待黎先生的古早味雜貨舖,能夠蔚為成一股潮流,影響更多有心的人來參與,讓買賣之間,充滿更多的人情的溫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