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您捨得苦孩子嗎?

您捨得「苦」孩子嗎?

作者:新西蘭/葉子

一次朋友聚會,女友說起自己的兒子近來總是感冒,「都怪這兒的學校,大冬天的就讓學生穿個短褲!怎麼能不感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葉子不由得想起「挫折教育」這幾個字來。

顧名思議,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識地利用和設置挫折情境,通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使被教育者能夠正確認識挫折,預防挫折,正視挫折,增強對挫折承受力的教育。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及歐美一些國家,就已開始重視青少年的挫折教育。他們往往讓孩子獨立地去經歷挫折,面對失敗,通過這種方式去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近幾年來挫折教育也是中國教育界討論的熱點之一。

我們首先來看看其它國家是怎麼做的。據報導,日本對孩子的受挫能力訓練從幼稚園就開始,日本幼稚園有條不成文的規定:每逢冬天,小朋友都要赤身裸體於風雪中摸爬滾打一定的時間,天寒地凍,不少小朋友嘴唇凍得發紫,渾身發抖,但沒有人會把他們抱走。小學生則要在學校接受超負荷的體質訓練,如在烈日下暴曬,在凜冽的寒風中長跑,即使倒下但也必須爬起來繼續向前跑。還有日本的小學生從小就要自己洗衣、自己做飯、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成為大學生之後還要接受饑餓訓練。

英國的公學是貴族學校,學費昂貴。但是這些富家子弟卻生活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學校故意把伙食搞得很差,冬天不准蓋過暖的被子,還要開窗就寢。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惡劣的天氣裏穿短褲出現在操場上、課堂上,堅持冷水浴。

澳大利亞有這樣的口號「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富也要窮孩子」。很多家庭的孩子日常零用錢都是自己幫助父母幹家務,或者是送報紙,幫鄰居割草,帶小孩掙來的。

話說回來,看看我們自己,還是有一些偏差的,不用說別人,我自己的觀念都還沒有轉過來,總是想方設法讓兒子舒服一些。其實做為成年人,我們都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自己這麼多年也是摸爬滾打過來的,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卻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其實放手讓孩子去做,捨得讓他們吃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愛,這種愛強于對孩子的過分保護,也是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