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寧夏貧民靠生態保育及移民脫困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新華社今天報導,中國大陸最貧困的寧夏省西海固地區,靠著實施休耕還林及鼓勵遷村、移民到外地工作等方式,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了生活條件。

西海固地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海原、固原、彭陽、同心等八個一級貧困縣的統稱。當地的氣候乾旱,年降雨量不足三百毫米,水氣蒸發量卻是降雨量的十二倍,總人口二百多萬。

  這一地區自古「苦甲天下」,自然生活條件惡劣。於一九七二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例為「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

根據報導,中國政府從一九八三年起,開始在西海固地區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計畫。貧困人口總數逐年減少,但到二千年,仍有五十二萬七千人無法獲得溫飽。因此改採鼓勵休耕還林和遷村移民到外地工作等方式,加速減少貧困人口。

報導中指出,固原去年完成退耕還林一百三十一萬五千畝,退耕農戶共補貼糧食五千四百五十四萬公斤,現金補貼超過人民幣二億元,約有十九萬戶農民直接從中受益。

  另外,生態移民是西海固地區的主要脫貧方式之一,即把山區居民搬遷到黃河灌溉區。目前黃河灌溉區已經有二十三處移民新村,安置三十多萬西海固山區貧困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