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人才〈第五章7〉:鼓勵寶盒

優點,莫忘鼓勵。

幾乎一有機會便有人問我,處罰與贊賞,那一個好,怎麼區分?我在馬來西亞演講時,夜裡住在一個從事幼教工作的人的家,他也這麼問,我半開玩笑回答:憤怒的時候打小孩,叫豬頭,平靜的時候打小孩,叫神經,嗯,這個答案你滿意嗎?

處罰與鼓勵的真正目的無外乎改變孩子的行為,由這個角度切入便明確許多,處罰,尤其用打的,只會使問題內化,怕而不改,便沒有達到修正孩子行為的意義了;鼓勵則是細水長流,慢火細燉,一點一滴造小孩,更重要的是,他明白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說法:「孩子的名字叫小孩。」急不得的,如果十歲便什麼都會,什麼錯都不犯,我想該改口喊他一聲爸或者媽了。

處罰最大的傷害,在於影響正常人格。

研究証明,經常挨打的孩子,容易罹患強迫症、焦慮、不安、恐懼、自卑,甚至是未來暴力分子。

一味的處罰,孩子會像飛箏,常常接受獎勵,則似放風箏的人。

學習一事,在我眼中至少有兩種款式,一是主動學習,二是被動學習。被賞識的孩子,很開心,心甘情願,有書就讀,樂於一學再學,叫做主動學習;被否定的孩子,讀書像酷刑,一讀就輸,老聽見這樣的話:

你真笨。

怎麼還不會。

下次再考七十分就給我小心點。

我怎麼這麼倒楣生了你。





這些語言暴力,會使孩子成為被動學習者。

你喜歡別人說你美?還是醜?

除非腦筋有問題,當然是美啊。

老媽媽八十三歲,說她是中國小姐,他都樂不可支。

兒子十二歲,說成肥,他可氣了,改口叫他天下無敵第一超級大帥哥,照樣合不攏嘴。

女兒,我喚他仙女,那一天做什麼事,她都很帶勁。

至於太太嘛,叫她無美少女,她也相信,而且很感恩。

原來愛聽好話,有一點不能自拔的本能需求。

好話怎麼說?

很多人贊成我的想法,也明白好話可以給人自信,但自陳語窮,狗嘴吐不出象牙,又該如何是好?

我建議家中準一個〈好話寶盒〉,專門收集好話,並且登錄起來,久而久之,好話寶盒便收集了許許多多可以利用的好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