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風

中華老字號:「桂發祥」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是河北省大城縣西王祥村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幼年喪父,1924年因旱荒兄弟二人隨母乞討來到天津。

  

1928年,兄弟二人投身在李富貴麻花舖當小夥計,每天炸完麻花,沿街叫賣。1933年,又到劉老八麻花舖學徒,由於聰明能幹,手腳勤快,很快就掌握了炸麻花的全部技藝。之後,范氏兄弟與人合夥在河東杜莊子炸麻花,不久,因地點偏僻又回到東樓在忠厚裡開店維持生計。

  

1937年,他們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舖座落於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當時,麻花製作技藝墨守成規,千篇一律,以兩三棵白條擰成叫「繩子頭」,用兩根白條一棵麻條擰成稱「花裡虎」,皆用麻條擰成的名為「麻軸」。

  

在競爭中,范貴林精於思考,反覆探索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加一棵含桂花、閩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條,炸出麻花香甜味美,堪稱獨特。而且經過多次試驗改進,終於總結出酵面兌鹼,隨季節、氣候變化而增減的配比方法,使炸出的麻花一年四季質量保持穩定。後又根據顧客需求炸製出一兩、二兩、半斤、一斤、二斤重量不同、大小各異的多種規格的麻花。這種夾餡什錦麻花風味獨特,口感油潤,酥脆香甜,造型美觀,久放不綿,因而蜚聲津門,倍受群眾青睞。范貴林亦隨之揚名,被眾人順口取得「麻花大王」美稱。

  

桂發祥麻花的選料和製作方法很特殊。他們先用熱油和面,撒上桂花、閩姜、白糖、青梅、核桃仁、青紅絲等,製成酥餡面,搓成酥餡條;用糖汁和面後,搓成白條;把一部份白條蘸上芝麻,便成麻條。再把酥餡條、白條、麻條合股擰,對折再擰。麻花成型後,放進花生油鍋裡在微火上炸透,成金黃色出鍋,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和瓜條等小料,這才成為「十八街」什錦夾餡麻花。這種麻花不僅酥脆香甜,而且能存放幾個月也不綿軟。

  

「十八街」桂發祥麻花以其色澤金黃,風味醇厚,具香、酥、脆、甜的誘人特點而名揚中外。@(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