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紀實文學

血紀(422)

下集-第五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二節:鬧嚷嚷的達標(7)

1984年在熱鬧和爭吵中過去,鞭炮聲迎來了新的更加熱鬧的1985年,按傳統的中國民俗,舊歷臘月三十才是一年的年底。元旦過後,年關在耳,所有職工的眼睛都緊緊盯著年末獎金的分配。

沒有幾天,勞人科關於1984年末獎金分配的紅頭文件,下發到車間和科室,黨委書記馬兵根據機械局頒發的文件精神稱:「要打破平均主義的傳統作法。」所設的獎項和每個獎項的金額規定,獎金按發放的係數「拉開距離」。

如果現有工人領到的係數為1,那麼凡屬廠級幹部的負責人,包括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幾個副廠長獎金係數規定為4,中層幹部及車間主任係數為3,技術人員和一般幹部和工人中的班組長為2,第一線的工人為1.5,勤雜工為0.8。

廠長的獎金是工人的四倍!但馬兵還嫌不夠,接著又拋出一個各部門負責人,兌現承包合同辦法,對於完成任務的廠長,職能部門和車間負責人發給額外的承包獎。這樣一來,廠級的頭頭們可從1984年年末分配中得到六千元的獎金,車間主任也不低於三千元,而工人只分得三百元,於是這距離在年終獎上就拉開了足足20倍。

同時他還拋出一個名額佔全體職工的5%的「先進」指標。被評上先進的人當年工資增加一個序號。獎金分配、承包兌現、評選先進三大年終分配辦法,頗費了馬書記一翻心機!這敏感的分配方案,以職代會的名義,由勞人科正式發佈。

胖左派迅速站到工廠門口,當著做工族們吼到:「工廠是工人的,廠頭們白天坐在辦公室裡不勞動,還要借開會出差公費旅遊,吃吃喝喝全是我們工人的血汗,而工人們成天埋頭在車間裡幹活,到頭來一年辛苦,我們掙到的獎金只有他們的二十分之一,這叫飛起來吃人,這裡還講不講理?」

勞人科辦公室為年末獎金分配鬧得烏煙瘴氣,可惜再怎麼鬧,獎金的分配仍按紅頭文件規定條文執行,工人們也只有吵吵架,充其量說些:「老子幹得再多,還不是替別人干。」「老子巴不得停產,大家都不要得那錢。」磨洋工,上班遲遲不動工,提前下班,懶懶散散。

別以為工人們會團結起來聲討這些「吸血蟲」。工人們發發牢騷是可以的,遇到具體的利益衝突,照樣可以自相廝殺。這都是文革的遺風!!

馬兵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那百分之五的先進推舉,自然成了工人間相互指責的導火線,因為這5%的先進是與當年工資升級掛起勾來的,工人們在提名上相互攀比,車間到處是推選「先進」的爭吵聲……寧可使生產停下來。沒有選上的人說:「讓評上先進的人去做。」

這樣鬧了幾個月。在大鍋清水湯長期泡慣了的國營企業職工們,本就習慣於低工資這種「平均」所營造的寧靜,現在被馬兵們擾亂了。

權利在手的工廠經營者,在中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拉開差距」的掩護下,故意放縱貪污。掌權而不受監督的中共,使工廠管理者腐化!他們羨慕資本家的富有。認為富裕是人當然的追求,不必追究怎麼致富。然而,靠權力致富這種共產主義效顰,恰恰成了公開的掠奪。

按照工廠的規定,進廠不滿一年的職工,獎金是要「打折」的,但我在車間主任那裡還是領到了三百元的年終獎。我才進廠,還不知道同人比較,但這筆獎金是我在學校幾年所得獎金的總和,加上進廠五個月發的月度獎總共五百元,夠買一台「福日」彩電了,鄰居們羨慕我走了好運,調進了一個「好單位」。

年三十的那天下午,我在電影院門口的人群中碰到了李友。又碰上廠辦的黃色伏爾加轎車從左面公路上開來,我遠遠看到那輛車就在李友身邊停下,滿面紅光的馬兵精神抖擻地從車廂裡走了下來。

他身著黃色皮大衣,提著裝有保險鎖的高級提包。一下車便迎著李友向他伸出的手緊緊相握。在一片「辛苦了」的客套話聲中,兩人互道問好並拜了年。

馬兵是奉廠務會議決定,專程派往南京汽車製造廠乞討鋼圈底盤的「欽差大臣」,今天上午才趕回來過年。只見馮、李二人肩並肩向廠門走去,那馬兵還不停將嘴湊到李友耳邊,好像密告不容他人聽見的秘密信息。我的心中又是一陣納悶。這麼緊急的採購件竟沒有帶上採購部門的人同行,令人疑心。

與馬兵幾乎同時外出的工廠生活廠長肖足,據說是為籌集即將動工的油漆車間的廠房,和已經批下來的三幢職工大樓的木料,專程去西雙版納等地採購木料的。

油漆車間的技術改造是李友在驗收達標時,向市驗收工作組和上級主管局提出來的。他要求工廠今年實現盈利的三百萬全部留在工廠,作為他上任提出來對工廠實行技術改造所需資金。

為了在主管局換得信任,他曾起草了工廠技術改造近期和遠期發展規劃。在這個「規劃」中提出了一個改造油漆車間、沖壓車間、金工車間、冷作車間和總裝車間等八個技術改造項目。

這個誇誇其談的技改方案,當時曾贏得重慶市主管局的喝彩。由於這個計劃,李友被提名上了四川省1984年度的四大明星企業廠長的光榮榜。在四化口號下,有多少趙拓應運而出啊!

我判斷,這樣的計劃是當時最時髦的假大空產物。因為以後的實踐證明,計劃提出既沒有市場需要為根椐,更沒有工廠所能承擔的物資、資金為依據,單憑一個突然因國家向農民發放貸款而暴富怎麼可能實現?(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