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成語典故:仁至義盡

天子舉行大蜡,祭祀八神。蜡祭起源於伊耆氏時代。蜡,就是尋找。周曆每年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盡心祭拜他們。

蜡祭的主要對象有八,祭拜首創稼穡生活的先嗇神農氏,及主管農業的司嗇后稷。祭祀穀神,是報答先嗇、司嗇的恩賜。再祭拜農官之神、田舍及禽獸等神靈,可說是仁至義盡的舉動。

因為古代的君子,對於使用過的東西,都要回報它的貢獻。比如迎貓神祭拜,它會消滅吃農作物的田鼠;迎虎神祭拜,它會消滅破壞農作物的野豬。所以,都要迎接它們來祭祀。至於祭拜堤防與水溝,是因為它們有功於農事。

這是在《禮記.郊特牲》中對於祭祀的記載,是說古人都在十二月忙完農事後,由官方舉行祭祀農神及對農事有助益的其它事物,而對這八個對象面面俱到的舉行祭祀儀式,真可說是「仁至義盡」。

後來,原文中的「仁之至,義之盡」就濃縮演變為「仁至義盡」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盡最大的努力,對別人關懷幫助。

--摘編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