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孩子3歲時 日常生活作息適應和自律

父母及孩子的作息習慣

在這一年裡,孩子逐漸能配合整個家庭的日常作息,幾乎已經可以參與全部的家庭活動(就寢時間、用餐時間、起床時間)。對孩子來說,這使他的生活內容更為豐富。

而我們是否傾向於讓孩子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活動和額外的用餐時間,而把孩子隔絕於成人的世界外?有時候,我們是否為了想要擁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而把孩子早早送上床?當孩子在我們用餐時已經熟睡,我們是否因此鬆了一口氣?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通常就越覺得需要保留一些時間,來處理自己的事情。

不要強迫孩子

一個健康的幼兒完全懂得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他會讓自己有足夠的睡眠和食物,有時多一點,有時少一點,視實際需要而定。孩子本能地懂得保護自己免於不足和過剩,即使在不利或不穩定的生活條件下,他仍然保有這種能力。這種自動規範的能力只有在孩子生病的時候,或是當家庭危機造成孩子心理負擔時,才會暫時失去,所以永遠不需要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比如說有時候他不想睡午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這是常有的事,而你也不必堅持。他晚上自然會早點休息,或是早上晚點起來。如果中午睡飽了,那麼晚上他就很難在十點以前,甚至在十一點以前入睡。

勉強孩子過規律的生活不但無益,甚至會讓孩子的生理機能失去平衡。然而這並不表示生活裡不需要有任何規律。如果不定時提供孩子睡眠和進食的機會,孩子可能會覺得缺乏安全感,甚至會感到被忽視。定時發生的事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受到保護,也讓日常生活的過程顯得清楚而容易理解。

只要遵循供需的原則,你可以找到一個中庸之道。比如說,在固定的時間替孩子準備好食物,如果他還不餓的話,就允許他晚一點再吃。偶爾也可以等孩子表示渴了、餓了再說。這樣一來,孩子可以學會規則,而將有別於規則的情況視為例外。可以讓他從小就懂得,例外和彈性並不代表毫無規則和秩序。孩子也會了解,規則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協調組織個人和家人的共同活動。不必擔心孩子會在這種有彈性的生活方式裡被寵壞,他並不會因此變得任性或需索無度,反而會變得放鬆和安定,因為他明白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滿足。

如果讓孩子融入全家人的生活規律,讓他在其中經驗生活的變化,並得到與人接觸的機會,他就更能自己一個人玩。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他自己去玩,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作自己的事。

如何分配一天的時間?

如果家人必須準時出門,早晨時間家裡總是一片匆忙,那就最好讓孩子多睡一會兒,晚上則可以讓他晚點兒睡。如果孩子已經醒了,那就試著讓他習慣在床上靜靜地玩一會兒,也可以拿片餅乾讓他吃。

在梳洗完畢吃過早餐後,孩子就會想作活動量較大的遊戲。這時應該讓他到戶外發洩精力,這樣吃午飯時他就會有好胃口。之後可以讓他在房間裡再玩一下,或是和你一起讀一本圖畫書。

如果他不想睡午覺,可以讓他自己一個人玩一個鐘頭。下午應該盡可能讓他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平常跟同齡的孩子玩,偶爾也跟年紀較大較小的孩子一起玩。盡量帶他到不同的社區公園去,讓他學習辨認不同的房屋,不同的花園和陽台。孩子可以透過這些不同類型的活動學到很多東西,他必須學著適應不同的環境,也可以從你身上學到準備的過程,前提是你讓孩子參與整個過程,同時和他談論此事。你可以做好計畫,在固定的日子和時間裡和其他的家長輪流看顧小孩。你也可以在一星期中找一個晚上,和其他家長碰個面,交換育兒的經驗。藉此可以知道其他家長的教育風格,從而得到一些啟發,或是檢討彼此的做法。

晚間適合靜態的遊戲

你該為這種輕鬆的時段準備適合的玩具:例如圖畫書、積木、拼圖遊戲之類,也就是需要耐心和平靜的遊戲。在這種時刻裡,孩子可以練習自己一個人玩,並且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你自己也可以找一件安靜的事情來作,作為一種示範,例如讀一本書、跟朋友通個電話、彈奏樂器或是從事其他的嗜好。如果要看電視,通常在晚間沒有適合三歲孩子看的電視節目,除非你把兒童節目錄下來,跟孩子一起看,可以看完整個節目,或是只看孩子能夠了解的部分。

可以讓孩子在八點和十點之間準備上床睡覺,如果孩子下午睡過午覺,這個時間並不算晚。一般人常常在晚上七點就把小孩送上床,這對父母來說也許很方便,卻不符合孩子的需要,也無法滿足孩子想參與大人生活的願望。

--摘自:《聰明學習,乖巧有禮 3歲寶寶輕鬆教養寶典》新手父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