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传统药膳】伤寒食疗

伤寒,顾名思义,就是伤于寒邪的意思。感冒就是伤于寒邪,所以也称为伤寒,之后随着时间的进程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仍保持寒症,有的则会化热,主要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喷嚏、流泪、流涕、咽痛、咳嗽、声嘶、呼吸不畅等。

伤寒全年皆可发生,冬、春较多。中医认为伤寒以风邪致病为主因,风邪为六淫之首,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与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

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

对此,中医治疗伤寒,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滋阴养血解表、助阳益气解表、理气解表等法,若能药证相符,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常罹患伤寒者有因肌腠不密、卫气失固,抗病能力低下,使风邪得以乘虚侵入肌表使然。中医认为,卫气外循皮肤分肉之间,温养肌腠皮肉,使之固密而不为邪气所伤,发挥卫外的作用。

卫气源于先天,为肾中元气所化,故《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卫气出于下。”可以看出,卫气本于先天,而赖后天水榖精气的不断补充,并经肺的宣发,敷布于全身,起着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

因此,卫气的强弱、肌腠的固密,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增强肺、脾、肾三脏功能,成为防治伤寒的重要一环。

晋朝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提到伤寒的食疗法:

“伤寒有数种,庸人卒不能分别者,今取一药兼疗之。凡初觉头痛、身热、脉洪一二日,便以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取汗。更作,加葛根三两,再不汗,加麻黄三两。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入盐豉食之,取汗。”

所谓肘后,就是手可触及之处,《肘后备急方》的方子皆厨房即可拿到,谓之肘后方。这一段文字就是有名的“葱豉汤”的来源,葱白与豆豉皆可解表,如力道不够,再加葛根,如再不行,再加麻黄。煮粥吃效果也不错。

宋代朱肱所着《伤寒类证活人书》中提到“伤寒头痛”的治疗:

“伤寒头痛如破者,连须葱白半斤,生姜二两,水煮温服。”头痛最常见的原因即是伤寒,一般临床上常用川芎茶调散治疗;若厨房中恰有葱白与生姜,速将水煮温服去风寒,头痛即可缓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