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修炼•长生延年

天路无为(下)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尘世生活是一种“有为”的生活、即努力“入世”,这并不是人的过,因为孔子两千年前在人间设馆授徒的时候,就为人类社会奠定下了这样的尘世生活准则,但同时孔子也把“仁、义、礼、智、信”作为处世标准及做人理念撒播到千家万户,以“修德”来应对“入世”和达成“天道”!所以“入世”并不是说可以在尘世随意追求名、利、情而无所节制,儒门恰恰认为君子要“克己复礼”!能达到“克己复礼”的“入世”才可以称的上是遵循天道的“入世”,孔子清楚的很,如此“入世”人人修心向善必会令社会繁荣富足、安定祥和!可能这就是大觉者眼中的“修内而安外”!

然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并非这一种活法,有人奋力入世就会有人觉悟出世,这就是“相生相克”的理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体现。出世者常常强调“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我看来“无为”即人间的一切皆无所求,放淡欲望、清静一生,“无不为”则是对出世间的向往,他们希望自己灵魂的彼岸是超越于人世的,因此出世后的生命境界和生命状态就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中国古代一直倡导“天人合一”之境,而在这个问题上由于一个出世修行者在古代一出家即为半神,因此那些以出世心态修行的人才是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

提到出世的修行者,没有人会忘记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现在佛教供奉的大雄世尊释迦牟尼佛!那时,在印度恒河流域有许多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叫迦毘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王后叫摩耶夫人。在摩耶夫人45岁时生下太子悉达多。太子出生时有很多奇异的祥瑞征兆,有一位阿私陀仙人给太子看相时说“太子若在家,当做圣王,统领四方,若出家修炼,定可成佛,具足一切神通智慧,度化三界内无量众生”。太子天资聪颖,文武双全,后娶古印度境内诸国第一美人耶输陀罗为妻,富贵无极,一旦净饭王驾崩,悉达太子就将接掌王位,做那大好江山的主人,但是太子却一直想寻找人生的究竟意义。

后来太子见到人生病、衰老和死亡的痛苦,就想出家修行,永远解脱生死。净饭王不许,太子说如果让我不出家也可以,但必须让父王保证四件事情:一、不生病,二、不衰老,三、不死亡,四、不别离。如果能够做到,他就放弃出家。净饭王知道自己也无法摆脱这些人的痛苦,又怕太子出家,就将悉达太子关在宫中,四门都下了重锁,并派很多美女陪伴太子,希望以此断绝太子出家的念头。悉达太子19岁时,骑骏马跨越城墙,入山修行,经历了许多超人间的恐怖和艳丽的境界,在30岁时,于一株菩提树下打坐49日开功开悟。后来释迦牟尼在人间传法49年,普度众生、传播天道!与孔子老子同出一辙,释迦牟尼也为人类社会奠定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修炼文化……

人世常常被人称为“俗世”,由于俗世的功名利禄常常牵绊人的心智,所以会将世人牢牢的控制在“入世”的心态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入世之人看不上出世之人,理解不了他们心态的原因了。还误以为他们是消沉堕落、甘于自毁!其实从古到今,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不是傻子,都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标准。我们何必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去要求别人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想想,其实红尘之人又何尝快乐?即便当下有众多的交通工具比古代马车要快上万倍,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不但没有使人类觉得时间在延长,相反我们生活中几乎天天都会听人们抱怨时光飞逝!当下众多的通讯工具和便利的资讯来源没有使人收获心灵的快慰,人照样还是痛苦,没有的时候人们在苦苦追寻,有了人又不满足还要追求更好的。好像只有不断追求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向前!而发展到今天,人们不是在向“前”,而是在向“钱”……

其实人看不清的东西太多了,即使一个人中最强盛者也往往会发出无力回天、碌碌无为之叹,仅仅“入世”生存却不同时“修德”的人,定会迷在人中,无力回天!不能回天,百年过后就只能入地,甚至罪大恶极者入地无门,更别说什么找寻回天之路了!所以那些一生秉持出世心态的人往往看得透彻,不迷不惑!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才是人中的大智慧者!人们都不希望自己一生“碌碌无为”。然而孔子却极赞赏“君子不器”,是啊,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呢?圣人和俗人的境界差异真是天壤之别。可是在人类精神领域的更高层面上,“碌碌无为”并非“昏庸无能”,世人眼中的“碌碌无为”在出世人眼中恰恰是一种成就和达观,“碌碌无为”的最终就是要做到无私无我、无欲无求!无怨无执……

人生命运无常,几多执著,几多留恋,终将于百年过后化为泡影,一切都是虚幻和假象。而能在末法时期得遇法轮大法,又何其幸哉?今天的我已然蜕变为一名修行之人,而在未来也必将锤炼成为一名觉悟的生命。面对曲折坎坷的一线天路,深感任重道艰,最终只愿能以此生来恪守一个红尘以外千年以前定下的亘古不变的誓约,正念写下:天路无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