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三省吾身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曾子(1)曰:“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5)不习(6)乎?”(《论语· 学而篇第一》)

【注释】
(1)曾子 :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人,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2)三省吾身 :拿三件事来反省自己。省,反省、检讨。
(3)忠 :尽心尽力。己心之尽不尽力,唯自我省察可知。
(4)信: 诚实。居心行事诚实与否,亦唯自我省察可知。
(5)传 : 老师传授的学问。
(6)习 :学习并且实践之意。

【语译】
曾子说:“我每天以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谋事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所教我的,都好好学习并在生活中实践了吗?”

【研析】
《荀子·劝学篇》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内省”的重要。以最务实的的方法,针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加以检讨反省,精益求精。透过这样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一步一脚印地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延伸思考】
(1)如何才能有效的自我反省?有哪些方式?
(2)从道理上来讲,每个人都知道反省的重要性,但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应如何改进?

* * *
【说故事时间】

宋朝有个赵概,用投豆的办法来检查自己一天的进步和过失。他在书房里放着三个盒子,一个里面放黑豆子,一个里面放黄豆子,一个是空的。每晚睡觉之前,他便打开这三个盒子,回想自己一天的言行。如果做了一件好事或有好的想法,就取一粒黄豆投进空盒;如果做了一件坏事或产生过一个坏念头,就取一粒黑豆投进空盒。

开始时黑豆往往比黄豆多,后来黄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他的修养越来越高。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颜斶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位贤士,他为人淡泊名利,不但博学多闻,品德高尚,他的起居生活更是简朴。

  • 郑玄(1)欲注《春秋传》(2),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3)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4);听君向言(5),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6)。(《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 霍谞,东汉人,从小就显露不凡的才气,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十五岁那年,有人诬告他的舅舅宋光,说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于是被捕入狱,在牢中遭到严厉的审问拷打。
  • 在晋朝时,江南有一位博学多才且擅于雄辩的名士,名叫夏统。有一次,他到京师办事,当时有个太尉贾充,早已听说夏统是很有学问的人,不仅很赏识他,还想要笼络夏统,藉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就亲自去拜访夏统。
  •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3)焉,可谓明(4)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5)也已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 王戎七岁时,曾经有一次与一群小孩在一起玩游戏,看到路边的李树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那群小孩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道路旁还能有这么多的果实,可见这李子一定是苦的。”采来一尝,果真如此。
  • 本文描写信陵君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如果“窃符救赵”这一出大戏,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门役侯嬴则是这出戏的幕后导演。他洞察、分析局势的能力更令人钦佩。因为如果没有他的良策,信陵君可能也无法完成救赵的任务。
  • 淳于髡是齐国人。见识广博,又善于记忆,学术上不专主一家之言。从他劝说君王的言谈中看,他似乎仰慕晏婴的为人,然而实际上他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人的心意。
  • 商朝末年,纣王日益昏庸暴虐,荒废朝政。周武王见时机成熟,便在弟弟周公旦的帮助下,于牧野一战将商纣消灭,并建立了周朝。周武王逝世后,便由他的儿子诵继位,就是周成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