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海测温室气体 台湾完成全球首航

【大纪元7月5日讯】长荣海运巨轮 最大海测平台

〔自由时报记者林嘉琪/台北报导〕人类活动产出的温室气体正在悄悄反扑,科学家急着与时间赛跑抢救地球。台湾负责执行“太平洋温室效应气体观测计划”(PGGM )的长荣海运长巨轮,昨天完成首航西太平洋海域观测返抵台北港,创下世界科学家以船体成功观测温室气体纪录的首例。

目前监测温室气体的方法包括卫星、飞机空中监测及最新启动的海洋船测,长巨轮是目前海上最大观测平台,上个月22日从高雄港出发,经厦门港、香港港、盐田港、上海港、宁波港,首次记录西太平洋海域观测的大气资料,有了海测数据,搭配卫星及空中调查,科学家就能建立太平洋地区温室效应气体的3D资料,精算排碳量,揪出排碳大户。

首航西太平洋 建立大气资料

中央大学大气系教授王国英表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是三八五ppm,在离地十公里高度处侦测时,即使是人口密集程度不同的区域,二氧化碳浓度正负差不到二ppm;长巨轮首航行经厦门、香港、上海港口区域时,二氧化碳浓度升到四○○ppm以上,但在离陆地较远的海洋所测得的却只有三七○ppm,正负差达到三○ppm以上。

王国英表示,海测数字比空测数字高出十五倍,证实生物活动领域离海平面越近,受到温室效应的伤害就越大,意即活在地面上的人类受到严重冲击。这些数字同时也证实经济活跃、人口较多的区域,排碳量真的比较多。

国科会主委李罗权表示,海洋占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积,但海洋与二气化碳的研究太少;现在台湾有科研技术,又将研究资料开放全球气候变迁学术机构使用,有助提供台湾的环境研究能量。

PGGM计划将于年底前,继续进行太平洋到印度洋及太平洋到大西洋的经常性观测,王国英表示,大西洋靠近欧美地区,预期二气化碳浓度可能攀升到三九○至四○○ppm左右,是全世界温室效应影响最严重区域。

数据提供全球 我与世界接轨

人类一年排放三百亿吨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其中约有一半会被地表和海洋吸收,另外一百五十亿吨则充斥在大自然环境中,成为影响生物健康的温室气体。气候变迁专家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西塞朗曾指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一旦上升到四二五至四四○ppm,人类生存将面临危机。

王国英指出,2008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到达三八五ppm,数字仍在攀升,“估计到二○三○年,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可能爬升到四四○ppm,届时,北极冰融,海岸边无法住人,梅雨、台风不来,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王国英说:“我们不知道地球何时会像吸饱水的海绵,再也无法作用。要救地球,就要改变生活习惯,全民都有责任。”

研究团队今起要改搭乘规模小一级的长威轮,进行四十三天的印度洋到太平洋区域的研究,明年亦将增加空中观测,由华航提供十架以上波音B747-400飞机,进行二氧化碳浓度观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