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云林斗六成立战俘纪念碑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董憓陵文字、摄影/云林报导) 6日云林县沟坝国小、台湾战俘营纪念协会正式成立了“斗六战俘纪念碑”,共同纪录了历史的轨迹。云林县斗六沟坝战俘营的设置是当时二次大战末期,由于当时日军节节败退,便将战俘从菲律宾以军舰运回日本继续劳役工作。但是在长途的航程中,战俘们又饿又病,身体已经到达无法承受的地步。为了避免战俘继续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亡,于是停靠高雄港,将战俘转送至台湾的几个战俘营。斗六营区因此而成立。

当时战俘所搭乘的军舰被称为“地狱之船”—因为途中曾经死了无数个战俘。斗六战俘营目前和台湾战俘营纪念协会保持联络的战俘还有九人,于是沟坝国小将斗六战俘营纪念碑一事纳入在历史课程,除了帮助学校师生了解实际的历史过程,在学校九十年校史上更是别具历史意义。

受英、美归国战俘及其受难家属所托,热心奔走的台湾战俘营纪念协会会长何麦克表示:“台湾当时曾经有过十五个战俘营,共分2梯次300多人来到台湾,斗六战俘营区的战俘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就被移走, 但是营长—当时的日本军官,对待战俘并无打骂欺凌,在战俘们的印象中,他是最仁慈的一个营长。台湾当时受日本人统治,沟坝及大崙的民众对战俘都很友善,偷偷捡香烟头给战俘,老百姓们也会偷偷的塞给战俘番薯或玉米,这对那些还活着的战俘而言,是当时感到最温暖的一段往事。”何麦克带来那些战俘的感谢及照片,并代表他们说:“我们已年迈加上行动不便,但仍对台湾、对斗六沟坝国小及附近居民们诚挚的表达我们的感谢!”其中一位老军回忆中写着:“……当时的景象令我印象深刻,在沟坝的那段日子让我认为我也应该是沟坝人,我也堪称是沟坝的校友!”

沟坝国小徐庆勋校长表示:“非常感谢所有相继奔走的善心人士,才能成立此一纪念碑,相信沟坝人善良、朴实、真诚的特质不但让当时的盟军战友感谢及怀念,更相信我们会永续将此一特质承传下去,也相信此一纪念碑能安抚一切历史的悲歌,让美丽的福尔摩沙成为他们的第二个故乡。”(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