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物

国宝级绘绣大师陈嗣雪 针情展画意

【大纪元5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郭展鸿、杨美琴中坜报导)85岁的国宝级艺术家陈嗣雪女士是两岸硕果仅存的飞针绣第二代传人。曾获“民族艺术薪传奖”、“文建会金爵奖章”等多项国家大奖。19日接受母校中央大学庆祝第94届校庆之邀,展出其闻名中外的“远观似画,近看是飞针绣”的绘绣创作个展,以及从未曝光的国画首展。同时致赠象征中大精神的“六朝松”画作予学校典藏,并期勉青年学子:“作事情要有恒心、有耐心、有决心,不要怕失败。”

开幕茶会于19日上午11时由精彩的古筝表演与中国古典舞拉开序曲,致赠“六朝松”画作仪式由中大副校长李诚博士代表接受,并回赠感谢状。陈嗣雪致词时表示,画作赠送学校比自己留下来更有意义,希望“六朝松”的精神能永远在中大发扬。此外,中坜副市长林香美与多位贵宾以及陈嗣雪的学生施惠晔等都赶到会场致意。



陈嗣雪女士的绘绣作品“母与子”。(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女士的绘绣作品“父子情”。(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为中国近代工笔画家陈之佛的长女,3岁时即被父亲发觉其艺术天分,并加以栽培,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绘画的熏陶,“绣画合一”的工夫特别令人赞赏。她表示此次首展的国画是在读艺术系时的习作,由于父亲的妥善收藏,得以幸运躲过文革未被烧毁,直到1988年开放大陆探亲才被寻回。此次展出也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爱!

陈嗣雪婚后相夫教子之余,屡次想再从事艺术工作,但往往被现实生活的繁重而击败。她表示,1962年获知父亲在大陆逝世的消息,激发其冲破重重困难的意志,“我感到对父亲的亏欠,不能再沉沦,更不能亏欠父亲赐我嗣雪之名。因为家父以工笔花鸟闻名艺坛,他画上的署名就是雪翁”,从此开始全心投入绘绣艺术。从无到有、闭门创作,经过5年足不出户的努力,终于举办了纪念父亲的绘绣个展,飞针绣也因此轰动海内外艺坛,这样一路走来已逾50年。

陈嗣雪表示,刺绣和绘画一样,可以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和修养,但也必须具备智慧、技巧和毅力。陈嗣雪本着“做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最好的”热忱与坚持,造就了今日的成就。其作品自30年前即多次应政府邀请制作多国元首绣像,并当作国礼,致赠友邦珍藏。

陈嗣雪的女儿蔡文恂说,母亲79岁还能穿针引线,80岁依旧开展览,直到近年因眼疾而封针。母亲最担心,自己年纪大了,飞针绣会失传。所以总是将飞针绣的推广摆在第一位,即使目前父亲病重,母亲仍排除万难花了数月整理与修补首展的国画作品。目前蔡文恂为推广此项绝艺,创立了中华民国乱针绘绣协会,担负发扬光大的重责。

陈嗣雪绣画的主题遍及国画、西画,最拿手的就是动物、人物。她绣过中国仕女、达芬奇的画像,在蒋宋美龄百岁诞辰曾送她一幅绣像当贺礼,也让蒋宋美龄爱不释手,现在还保存在纽约官邸。她表示最难的其实是绘绣人像,难在内心境界的神态表情。

此次“针情画意——陈嗣雪个展”在中央大学的艺文中心展出,19日下午并举办讲座“我与中大–我的艺术创作之路”,展期至6月7日止,开放时间:10:00–17:00(周一休),欢迎民众前往莅临观赏。

飞针绣小档案

飞针绣又名乱针绣,是绘画与刺绣的综合艺术,因此也称为绘绣;超脱中国传统针法,将西画的线条技巧运用到刺绣的针法上,采用长短粗细不一的绣线,以绘画的笔法绣织而成。绣线看似很乱,其实是寓有绘画笔法,故乱中有序,表达出绘画的底蕴。同时因为不是以纯粹的针法技巧所完成,绣者必定具有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方能表达绣品的韵味,故其难度很大,所以至今从事这项艺术的人为数很少,年轻者更少。◇

(http://www.dajiyuan.com)



陈嗣雪女士(左二)与女儿蔡文恂以及中央大学副校长李诚博士(右二)合影。(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女士于“六朝松”画作前接受中央大学副校长李诚博士致赠的感谢状。(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中坜副市长林香美到场致意。(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女士与贵宾们合影。(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的女儿蔡文恂创立了中华民国乱针绘绣协会,担负发扬光大的重责。(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女士于其国画作品“六朝松”前留影。(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开幕茶会于19日上午11时由精彩的中国古典舞拉开序曲。(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开幕茶会于19日上午11时由精彩的古筝表演拉开序曲。(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女士的绘绣作品“犬羊一家亲”。(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女士的绘绣作品“赴汤蹈火”。(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



陈嗣雪女士的绘绣作品“荷塘观鱼”。(摄影:杨美琴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