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书摘

书摘:旧秩序找新思维

在贝尔斯登被合并前的那几天,我不断思索这个问题,大家也都试图在彻底毁灭的旧秩序中,找到新思维。合并案生效的前几天,我获邀和摩根大通权益衍生商品部门的主管会面。虽然我对整个情势感到忧心,不过这个主管倒是个满好相处的人。某个程度上,我也了解整件事情,他和我一样没有错。不过,他毕竟还是摩根大通的人,所以我想我的应对还是要很小心。

确保部属的工作发展

从谈话中发现,我们都热爱衍生商品相关工作,也有很多共通点。他跟我一样在海外工作过,有好几年的时间待在亚洲。我们短暂交谈了一会儿,一来一往地过招。我不知道,这个刚发展出的友好关系会是真的,还是只是对方要混淆我的手法。不过我不打算讲太多个人的事,因为他还没有向我证明,他不是敌人。在一阵闲聊后,我们就进入正题了。我在交易大厅的职务、部属与一手培养的人,这些将来该怎么处理?他们在摩根大通还会有工作吗?

“会,”他跟我说:“你的人全都会有工作。”

我松了一口气。在贝尔斯登,我花很多时间训练年轻人,希望把我学来的一身功夫都教给他们。当时我跟这些人一样年轻,刚进交易大厅,连涨跌都还搞不清楚,更不用说衍生商品的订价和交易了。在贝尔斯登这次的危机中,我念兹在兹的就是这些年轻人将来的工作发展。我希望他们能在摩根大通找到工作,有机会做一直想做的事。他们工作非常认真,得到一个这样的工作并不为过。而且撇开我个人对摩根大通的感觉,在摩根大通的交易大厅历练,能让他们将来有机会独当一面。而且现在这个状况,摩根大通的工作是张安全网,对年轻人来说,在他们对未来有更明确的规划之前,摩根大通是个保险的黄金降落伞。现在摩根大通的主管也正式告诉我,他们每个人都会如我所愿,在摩根大通有个位子。

“我得恭喜你了,”这位摩根大通的新朋友跟我说:“我跟你手下的每个交易员都谈过,从他们的谈话,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准备好要继续为你而战。每个人都是,这真的很不简单。我不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但不管是什么,你真的做得很棒。”他靠回椅背,浅浅地微笑,让我好好听听这段赞美。坦白说,我真的是大大松了一口气。我很感激他说得这么客气,而当时我能感受到的,就是轻松。

合并公司向来大费周章

两家公司合并向来就是大费周章的事。大家都必须从熟悉的环境被连根拔起,再重重摔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而且大家还得感激有这个机会,要自己立刻适应新环境。我发觉贝尔斯登的人被视为来抢饭碗的人,这种态度在摩根大通内部特别明显,有些摩根大通的人对贝尔斯登的不满越来越深,不过他们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在这个合并案中,贝尔斯登的员工真的是无辜的,我们受害比谁都严重。但这都是贝尔斯登自己的事。

换个角度,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想法了。想想,我们是贝尔斯登,在华尔街冲劲十足,从不随波逐流。我们有一套自己做事的方法,其他公司看了都退避三舍。最令人骄傲的,就是我们只有85年的历史。我说“只有”是因为,如果把贝尔斯登的历史跟摩根大通拿来比较,摩根大通在华尔街可说是不朽的长者,而我们只能算是婴儿。所以在很多华尔街老字号的公司眼中,贝尔斯登不过是个不受教的毛头小子。

摩根大通的成立时间很难用一个特定日期来说明,因为摩根大通的发展伴随着很多合并和切割衍生(spin-offs)等过程。买下贝尔斯登的,其实是大通银行(Chase Bank),旗下拥有J P摩根。J P摩根负责大通银行的投资金融业务,营运状态半独立于大通银行,因此才又叫摩根大通。所以,贝尔斯登的新东家就像有两条支线的故事,它是J P摩根与大通银行的再合体。很复杂吧?

从供水转型金融业

总之,摩根大通的历史要从1799年,安伦.波(Aaron Burr)成立曼哈顿公司说起。当时黄热病肆虐纽约市,曼哈顿公司在这样的环境其主要业务就是提供干净的用水。不过在以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表象下,曼哈顿公司其实还另有目标,就是要成立一家银行。安伦.波已经计划好在公司章程加入条款,让他可以将公司盈余自由运用在其他业务。嗯,曼哈顿公司的供水业务确实很赚钱,让安伦.波得以在1799年创立曼哈顿银行,地点就在华尔街40号。而离那里不远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则要到20世纪初才出现。无独有偶地,曼哈顿银行创立的地点,只要往东走一个街区,就到了花旗银行的前身城市银行。这家银行就是我们被送到新生监狱的好朋友史密斯(Edward Smith),1831年星期六上午行抢的对象。◇

摘自《猎熊记-一则投资银行倒闭的故事》时报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