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关注生命、期盼民主与法制的呐喊(下)

——解读张宗铭及其三部系列长篇小说
梅国材
【字号】    
   标签: tags:

对于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关注生命,同情弱小,呼吁人性,讴歌和谐社会

中国现代史上的两次权力再分配,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使许许多多的无辜生灵遭受涂炭。大地在燃烧,万物均在劫火中历经磨难,原有的社会失去平衡,旧的传统(不管是坏的还是好的传统)被打破了,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人们均要以最大的沉受量去适应新的社会和新秩序。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塑造的数十个人物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复杂,其实我们大致可以将他们分成两种类型:

一类是心怀叵测的“革命者”,他们靠投机取巧轻意地就获得了权力和利益。他们用手中的权利践踏生命、践踏人性、以势压人、欺强凌弱……这一类人,以靠心狠手毒当上乡长的李青山;革命胜利后就急于另娶新欢、横刀夺爱的、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解放军团长陈家根;心术不正,口蜜腹剑、见风转舵的秘书曹发德;以及被阶级斗争观念燃烧而迷失了人性的市保卫部部长的韦贵喜……为典型代表。这些新贵从表面看他们的官职都不高,但是他们是党的基层干部,他们最容易接触群众、是共产党人数最多、能量也最大的“地方官”。他们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为了自已的利益,无视党性,政策、法规……对他们的身边的同志和上级,也会下毒手!

在《远山苍茫》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灭绝人性的描写:边远山区一个上任不到三天的乡长,根本没有一纸公文,便对跪在他脚下接受斗争的地主和兵匪,轻意地发出了处决的命令……

在《孤儿与革命家》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身为市公安局长的韦贵喜,阶级意识浓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阶级意识十分浓烈的部长,抱养的女儿恰巧是他最仇视的恶霸地主的女儿;而他的亲儿子却在阶级斗争的阴影中苦难地挣扎着!但是,当他知道他抱养的女儿怀孕后,得知对方的家庭是“恶霸地主”后,浓烈的阶级仇便使他唆使造反派头目,对自己的失落多年的亲生儿子方宇动用了私刑,并使他丧失了生殖能力……做了使自己断子绝孙的憾事!

在《孤儿与革命家》中,作者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鄢正甫的秘书曹发德,叙写了曹发德一朝权力到手,便设计非法拘禁自己的老上级鄢正甫,并欲残害这位老实而令人尊敬的老上级、老首长……

“三部系列长篇小说”除了对这些视生命如草芥,灭绝人性的无情揭露以外,还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一群讴歌和谐社会,为生存而抗争、呼唤人性、化敌为友、消除仇恨的人物形象。

这一类人物以共产党人省政治部部长鄢正甫、起义将领张云轩、虔诚的基督徒唐维绮、命运坎坷的忠直汉子杨永春、被命运捉弄、从一个苦难走向另一个苦难的地主婆戴敏、被命运残酷捉弄的水族女人方美英、偷吃禁果的苗家姑娘阿彩、不远万里从英国来的传教士亨利……就是这么一大群拥有正义感、关爱生命,热爱生命、待人为善的人群,才使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变为呼唤人性,张扬权利、呼唤法制的作品,成为一部讴歌和谐与进步的长篇巨著!

在《远山苍茫》中,作家不惜浓墨重彩描绘英国传教士亨利。他本是石油大亨的儿子,由于不满列强对中国的欺压与剥夺,愤然抛弃自己的石油王国,毅然来到贵州边远山区进行传教,宣扬上帝的仁爱精神,与山里人结成生死与共的情谊。

有许多评论家说:“亨利使人震撼”。这种震撼不是因为他的决定,而是他在贵州边远山区的所作所为,他不图任何回报;他为迷信的山区带来科学;为拯救生命而疾呼;为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他用自已的行为而赢得山民的尊敬……在边远的贵州山区双溪坪,建立美好与和谐。他的无私奉献,不仅感动双溪坪的人,受到双溪坪人民的尊敬爱戴,而且,也使受命到双溪坪来驱逐他的省委重权人物——鄢正甫也深受感动。在《远山苍茫》中,有这么一段画龙点睛的描写:

在漆黑的夜色中鄢正甫独坐在波乜河边沉思默想——“啥叫忠诚?啥叫牺牲?啥叫无私?啥叫奉献?……其实人们要看的只是行动,是表里如一”。

必需指出的是,鄢正甫的反思,是因为我们在农村使用“清匪反霸”、“合作化运动”等不当政策而引发的,通过对比,鄢正甫终于“大彻大悟”了。小说通过鄢正甫的大彻大悟深化主题:强权出不了真理,暴力终究是行不通的,只有人性的复归,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层的人以礼相待,和平共处。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才是终极目的。

二、 “人治”社会是中国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阻碍

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抑后扬,揭露“人治”社会的诸多危害及造成的损失,也描写了许多由“人治”社会造成的形形色色的许多暴力及违法行为。但是,作家不是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冤冤相报”的方式去解决,而是以“人性”、“人道”的方法去解读。作家在其作品中高歌正义,通过正义的力量使暴力者省悟,通过正义的呼声深刻的教训使暴力者忏悔、自新……这些采用引导,认清是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淡化矛盾、以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方法,正是张宗铭比一般作家的高明之处。例如在《远山苍茫》中的土匪头刘礼靖,在传教士亨利和双溪坪山人的影响下,终于弃恶从善;刚参加土改工作的学生杜进、彭正阳,因为蔑视生命和权利而滥杀无辜,本应以命抵命,但是,亨利认为他们的犯罪是因阶级仇恨而生成的,是因错误的引导造成的,他为他们真诚的祷告和祈求、以及混血姑娘灵姑和蛊女阿欢在仁爱感召下的救助,终使双溪坪的山民和受害的家属原谅了他们,将“神判”时投下的死签换成了“赔签”……这样的淡化矛盾的方式,这样的在边远的山区拥有的古老的民主与法制,就连共产党人鄢正甫也由衷地钦佩。

在《孤儿与革命家》一书中,阶级斗争意识十分强烈的韦喜贵,作家让他知道被他残害的“阶级敌人”正是他失落多年的亲生儿子以后,他后悔莫及、无地自容、终于大彻大悟!最后,他主动请求原谅,甚至去营救被造反革派非法拘禁和迫害的原省委领导人鄢正甫。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韦喜贵的行为,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赎罪,而应该将这看成是法制观念在这一类人身上的萌芽。

在社会生活中,人民大众特别是生活在层低的人民大众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张宗铭的小说以大量的篇幅关注他们,描写他们深受“人治”迫害的种种悲惨的命运,反映他们比任何阶层的群体都更期望受到法制的保护。这一条主线,也始终贯穿在“三部系列长篇小说”之中。

张宗铭无愧是中国文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亮的新星,他的可贵之处是凭自己的良知去写作,这种创作的方法很可能遭来一些非议(当然是指文革以前,但以后也会有一些思想僵化的既得利益者)。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们曾经读过一些红极一时的文学作品,也被强迫去电影院(注:在电影院打考勤)去看一些红极一时的样板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红极一时的作品和电影的内容渐渐的淡化了,甚至有的连书名或片名也记不起来,留下的仅仅是失去自由选择读书和看戏的痛苦回忆了。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则不同,它不虚美、不隐恶,它是作家良知的表露,它是生活中真、善、美的自然写照,它是生活中假、丑、恶的真实录影,它像一面镜子,形象地逼真地再现那一段历史的黑白。它不像我提到的那些红极一时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味、发臭,成为了一堆堆的文化垃圾。

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像一瓶醇酒,时间越长,味道越甘美。我相信这瓶甘美的醇酒,不仅是中国人喜欢品尝的,也是属于国际友人喜欢品尝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像张宗铭这样有良知的作家,需要更多的像醇酒一样甘美的作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故事从1950年七月的一天说起──1950年时,张勇还不满八岁。这年七月的一天,张勇放学回家,老远便看见几个细娃爬上他家四合大院前的大梨树上,在摘那些还半生不熟的梨子。这些梨子成熟后,妈妈戴敏会带着他和哥哥张忠,挑着满箩的梨子,路过娘家时,妈妈总是给贫穷的外公外婆留下一小部分,剩下的就挑到花溪的大街上卖。
  • 张勇被这突然的变故惊吓得两眼翻白,口吐白沫,脸青面黑地倒在了戴敏身边。戴敏把张勇紧紧地搂在怀里,惊恐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就是贵州作家张宗铭及其经过三十多年精心打造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女人与土匪》(原名《女人土匪东洋狗》)、《远山苍茫》、《孤儿与革命家》(以下简称“三部系列长篇小说”)的问世。
  • 杜牧曾担任过刺史,王安石更是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都是朝廷的高官。可是他们羡慕的却是那些真正去掉人世间名利情执著的隐士。这其实就是古代名家的格局,身在红尘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
  •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此诗是白居易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反思;那种彻悟后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态。人生的历程,在学习和经历中成长,通过读圣贤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处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以暮春为题材的诗古来有很多人写,如何切入是关键。杨花为什么能独得东风意呢?因为它身轻啊!它没有那么多执著和负担,没有那么多牵挂;所以春风(东风)就能带着它们飞呀飞,它们如雪花飞舞,向着晴空向着阳光飞行,再也不回来了。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实,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的“不如意”才是关键。杜甫通过观赏春天的美景,与春光做了个约定;“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如果到哪里都有美丽的春光陪伴,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隐居独修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并去掉它,就无法隐居,也达不到修炼的效果。所以我们来看一看,王维是如何排遣这种“寂寞”之情。当“寂寞”难耐之时,就走出房间,“苍茫对落晖”。虽然是“人访荜门稀”,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有松、鹤为邻(鹤巢松树遍)。
  • 高智晟承传了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坚忍。他做律师,常常是免费为最底层穷人打官司。他走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心想着那些还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所以他告诉妻子,“我觉得我跟这个社会是隔开的,我融入不到这个社会当中。因为我挣的钱越多,我的当事人的苦难越多。”
  •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其中的“(仙)鹤”借指贺知章。言外之意是说,您将来在仙界中自在逍遥,什么时候能飞回来红尘探望我们啊?因为宴会有皇帝在场,贺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辈,所以李白这首诗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