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中资入主南山人寿引狼入室?

林保华

人气 18
标签:

【大纪元11月4日讯】台湾金融业刚刚对中国开放,就引来一批中国炒家。他们像一批恶狼,早已呲牙咧嘴在等待,闻到腥味就立刻扑上。这次准备收购南山人寿的,就有这批恶狼在内。这批恶狼中,有与中共特权集团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也有在香港相当完备金融制度的灰色地带中长期钻营的能手。

这次最惹人关注,而且已经“中标”的,是一个叫做“博智南山控股”的金融机构,它由中策集团(八成)与博智金融(两成)组成,出任行政总裁的是宦国苍。其中中策集团虽是老牌公司,但是已经多次易手改组,最近因为注入新资金而导致原股东只剩2.05%股权的新中策;而博智金融则是私募基金。

宦国苍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到美国留学,而在90年代因为中国股市的诞生,并在香港发行H股而第一批回到香港发展的“海归”。他是宦乡的侄儿。宦乡在文革前担任过外交部部长助理,文革结束后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算是中国改革派人物。当时欧美跨国投资银行招聘在中国有广泛人脉的中国留学生到香港工作,以便发展中国市场。宦国苍就是在1993年以JP摩根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区)身份到香港的,当时住在半山的豪宅,每个月的租金津贴一万美元,羡煞其他的中国外派人员。其后他不断跳槽,最后自己创业。当时与他情况类似而比较著名的有单伟建,他所属的新桥集团早在三年前就投资台新金并出任董事。

中策曾以收购国有企业闻名

至于中策集团,是香港的上市公司,90年代在香港还颇有名气,当时的董事局主席是黄鸿年,他是从印尼回到中国再回流到香港的华侨,并且一度专门收购中国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加以整顿、改造后出售赚钱而闻名,因此有“金手指”之称。在香港,这可以有“公司医生”的雅号;但是在中国,则因为转手赚钱而被中共官僚所眼红,1995年一度被中国国务院机关报“经济日报”点名“中策现象”而加以批判。理由是“会不会影响我们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呢?!”还指责“他们的目的在于牟利”。当时,中国正因为大量国有企业亏本而“抓大放小”,寻求脱手,自己没本事搞好,被别人买去又心有不甘。说别人买去的目的是为了牟利,更是废话,如果不是为了牟利,难道为了亏本而去收购?

根据1996年度的资料,中策纯利近1亿3千万港元。2000年,黄鸿年卖掉中策,移居星加坡。以后中策每下愈况,去年全年亏损为452百万港元,较前年的亏损扩大;今年上半年虽然由亏转盈,也只是48.24百万港元。现在主要从事制造及买卖电池产品及相关配件,与证券投资及垫款。

中资在最近扩资前的董事局主席赵晶晶,网上搜索找不到她的资料,经笔者了解,她是充当人头的中国高干子弟。她的父亲赵卓云,早年在广西从事统战工作,文革前是广东省副省长,文革期间1968年“革命三结合”时为广东省革委会常委,80年代回河北老家出任省人大副主任。哥哥赵渡,是香港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主席兼执行董事,公司主要从事投资财务工具及物业投资(炒家的代名词?),去年、前年也是亏损企业。

转手售出可能性大

扩资后的新中策,主要人物有由重庆来香港,并在香港拥有上市公司的富豪张松桥,以及香港巨富郑裕彤、刘銮雄等,他们不但从事地产,在金融市场也是能呼风唤雨的一流高手。我们不要忽略中策长于收购及“证券投资”的老传统,更不能忽视新股东在金融市场的能量,因此收购南山人寿可以说是必然之举;然而转手售出,可能性也非常之大。因为这些新旧老板都没有从事寿险业的经验,他们能否经营好这家公司?然而即使收购不成,因为这项收购消息而刺激股价大升(如果收购不成,大股东也会比其他投资者事先知道),就这点来说,他们也是稳赚不赔。而目前重庆一把手薄熙来正在清算前朝的政经红人,因此也要观察张松桥会不会被卷入。

今年夏天,中策扩资配股时,有香港股民在网上大喊Go go go!!!Rise rise rise!!!还问:“你地入左货未???大升一触即发!!!”,但是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说:“贼股你都买?你知唔知235(中策的代号)个大股东系壳王陈XX呀?”所谓“壳王”,就是专门炒作空壳公司而牟利的大炒家。香港一些“仙股”(以“仙”为价位的低价股,中策、中国科技均是仙股),实际上就是没有太多实际内容的空壳公司,容易被消息刺激而大上大落进行投机炒作。

政府应严格监督把关

上述只是台面上人物,幕后还有没有其他藏镜人?然而仅仅是台面人物,也已经有太多疑点。在这个情况下,收购南山人寿事件,不但政府必须严格把关,南山人寿的员工也必须挺身而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要任人摆布。不但如此,四百万客户的个人资料也要流出,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然而最有权力把关的是政府,如果政府作出错误的决定,别想逃脱人民的审判!

还有报导说,今年9月初在香港接见准阁揆吴敦义的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郭炎也插手收购南山人寿的事件。吴郭会曝光后,有一位认识郭炎的港商告诉我,郭有意收购台湾的金融公司,当时我以为是透过吴敦义宴请的德意志银行收购金控公司,现在有媒体报导,原来是想染指南山人寿。而更怪异的是,吴郭会曝光后,郭炎在当月就已经辞去政协的相关职务,难道是为了方便在台湾从事收购活动?

从这次收购事件,也可看出台湾向中国开放金融业,是危机步步,陷阱处处,政府真的准备好了吗?而看到“工商时报”“中策如过关香港中资排队来”的大标题,投资者与普通民众(台湾金控公司的客户),反应是喜,还是惊?看来,台湾民众必须看紧自己的荷包,并阻止个人资料的外泄。为此,必须强力监督与制止马政府向中国一边倒的政策。@

──原载《玉山周报第21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博智中资疑虑 彭淮南:百分百查清非常难
博智无中资?台官方不敢打包票
台民进党要求  落实零中资规定
台投审会:博智若有中资  收购案将不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