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风

话说京城:极尽繁华大栅栏

“大栅栏”是京城最古老繁华、且又别具一格的街市,家喻户晓。有这条街道约300米长,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狭窄的街道两侧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商号,街道上人头涌动,终日热闹非凡,可谓“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

  

大栅栏街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而兴旺于清代,距今已有近500年了。大栅栏在明代原称“廊房四条”,由于这里是前门外 通往南城广安门一带最方便的交通要道,是以明永乐迁都北京后,为了鼓励发展商业,在前门外修建“廊房”作为店铺,广招商家,设立市场。到了明朝中期时,这里已经成为一条较为繁华的街市了。

  

明弘治年间,由于天灾人祸,很多流民涌入京城,给京城治安带来压力,所以官府要求在内城大小街巷设立栅栏。后来,清兵入关建立清朝,将汉人和商人迁到城南,并且在京城大街小巷及胡同立起约1700处栅栏,早晨打开,晚上掌灯即关闭。而在“廊房四条”东西两面所建的栅栏十分高大,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此处称作“大栅栏”。

  

雍乾时代,为避免汉人和旗人之间的冲突,在把汉人迁到南城的同时,下令内城皇城附近除了一些店铺商号外,其他娱乐性质的如戏院等全部迁到前门之外,内城所居的人如想看戏,也得出前门到大栅栏。那些王公显贵、富商大贾常到这里看戏,大栅栏一带渐渐成了商业繁荣、弦歌不绝的热闹场所。

  

清代乾嘉时期,大栅栏为主的前门一代,商业及其繁荣,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小商小贩推车摆摊,沿街叫卖,整日里熙熙攘攘,人流不断,有“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大栅栏街道两侧各种店铺多达120多家,吃穿日用,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京城老字号,如同仁堂、瑞蚨祥、马聚元、内联升、全聚德、月盛斋、都一处、正阳楼、六必居等,可以说是大栅栏的鼎盛时期。老北京有一句民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踏内联升”,就是指大栅栏。

  

旧时的京城,“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庆贺上元佳节”。因此每当正月十五,大栅栏又是逛花灯的好去处,这里家家店铺商号全部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五颜六色,缤纷多彩,整条街道如同白昼,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1900年,庚子事变中,义和团放火烧毁了数千家大栅栏一带的店铺,真是“大栅栏前热闹场,无端一炬烬咸阳”。不过,后来人们对这里又进行了修复和重建。

  

大栅栏街道两侧依然保留着很多古老的建筑,以及一些经久不衰的著名的老字号店铺,如同仁堂、瑞蚨祥、六必居等等,这些老北京们如数家珍的“老字号” 已经不仅是一种商业品牌,更重要的是一种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象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