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淑萍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自古至今,一些文人墨客每每仰望皓月,抒发幽思,以“月”为主题创作了一连串的好作品。

其中,以唐朝大诗人李白最爱月,他尤爱江上之月。李白晚年的时候,喜欢到江上游玩,并与三五好友喝酒赏月、吟诗作对。有一次,李白喝醉酒之后,看到天上的明月倒影于江中,还在恍惚中看见月亮里的嫦娥身影,于是便一跃跳入江中,想捞取水中之月。当然,最后大诗人没有捞到月亮,反而是坠江而亡。

就算没捞到月亮,李白能死在水中月的怀抱里,大诗人的结局还是很与众不同的──连走完生命最后一步,都是充满着浪漫与诗情的。

那么,人们的爱月情怀从何时开始呢?当然是从有月亮的时候开始。但是,月亮又是从何时开始存在的呢?这几年有专家对此开始研究,发现在古代典籍中,神话故事里有大量对太阳的记载,但却很少有对月亮的描述,即便有,也多是比较晚的时代。

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盘古等的神话很普遍,可是却发现:女娲炼石补天及造人,没有提到月亮。伏羲的神话源远流长,里面也没有谈到月亮。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故事中,也没有讲到月亮。这些古老神话中,好像月亮不曾存在一样。不只中国神话如此,西方神话也有惊人相似之处。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玛雅文化,虽然玛雅文化对科技和天文有杰出研究,但却没有任何关于月亮的记载。

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月亮不是“本来就有的”吗?还是古人刻意遗忘呢?

据正见网资料,目前科学家对于月球的了解已超越当年未登陆月球前的想像,一些新的发现和证据,让科学家们不得不大胆推测月亮是一颗人造卫星。

如果真是一颗人造卫星的话,当然月亮就不会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某一个时期放上去的。
果真如此,那么月亮又是在何时被放上去的呢?学者研究发现,欧洲传说中月亮出现的年代是在“诺亚方舟”之后。印弟安人的传说也大致雷同,都指向大洪水时期之后才有月亮出现。还有人研究发现,大禹治水的年代和“诺亚方舟”的年代相近。如果真是在大禹治水之后才有月亮的话,那就不难理解在早期神话中为何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了。

宋朝大词人苏轼曾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距苏轼发出此疑惑已一千多年了,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尝试给大词人做个回馈:月亮是大禹治水之后有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经年过三十还没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长相面术。有一天见到王某,其姑父面露忧愁之色,对他说:“你到十月应该有大难,不能够逃脱,怎么办呢?”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状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过河时吟诵的诗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状元的资格便被褫夺了……
  • 根据《玉壶野史》卷一记载,曹彬满周岁时,曹家举行了庆生宴会。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摆在宴席上。众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么呢?
  • 故事中的渔民救人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报,既帮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个人积了很大阴德。自从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渔民就再也不打鱼了。而渔民也得到了福报,在神佛的护佑下,不管灾年丰年,他家的庄稼年年丰收,家中事事顺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来,他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 《寿康宝鉴》里记载的一个因果故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蓝润玉的行为,在现代人眼里,不仅不算啥错误,很可能还会被人以“痴情”“追求爱情”等来看待,会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恋”及“美好回忆”。可是,他的行为却遭到了天谴恶报。
  • 北宋初年,在益津关一地(现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将杨延昭成功运用“火牛阵”大败韩昌的五万铁甲骑兵,重现了这场经典战役。
  • 铁甲骑兵,是骑士与战马都穿着坚固铁甲的兵种。他们同时具备极高的防御与攻击能力,主要用以前线冲锋击破步兵之方阵,在东西方战史上都有过辉煌战果的纪录。在北宋时期的辽国也有着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一度让宋军陷入苦战,但这支部队最后是如何被打败的呢?这便是在河北当地流传千年的杨门女将大破铁甲骑兵的传说......
  • 传说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县城的南门外就有一个。“海眼”有龙、各种神兽或神灵镇守,不能轻易移动、打开,否则海水就会倒灌陆地,形成洪水灾害,江陵城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 唐总督只信鬼话勘案,不重证据,差点造成一桩冤案;而江苏司郎中纪容舒与刑部主事余文仪,虽遇奇事,仍尽忠职守,详实勘查案件,最后让一桩沉冤得以昭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