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芬博士:德汉学界应排除“毛文化”影响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15日讯】(大纪元德国记者站法兰克福报道)今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是中国,而承载着传播中德文化的翻译家群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将中文书籍翻译成高质量的德文成为本次书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此问题,本报于10月14日下午三点,邀请了以翻译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著作著称的王容芬博士,来到了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展位上,与部分听众就德国汉学家和语言学家在文学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探讨。

早在书展开幕式上,书展总裁布斯(Boss)先生在发言中提供了一组数字,即将在德国书市上呈现给德国读者的中文译著将由目前的80本达到400本。而由此中文译著选材、翻译质量都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对此,应邀来到本报展位的王容芬博士,在介绍了十八世纪中德汉学家在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成就后,阐述了一些德国的汉学家和语言学家在文学交流中所起的负面影响,认为根本原因是他们也被灌输了马列毛思想。

王容芬博士认为,八十年代中德汉学家在翻译领域内通过合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不仅把中华民族的古典名著,如《论语》、《孔子》、《孟子》、《韦氏春秋》、《庄子》、《南华真经》等翻译成德语,还曾将《圣经》译成中文。这些译著对促进中德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王容芬博士表示,一些德国的汉学家和语言学家在文学交流中所起到的是负面影响。究其根本是由于他们亦在文革时期的中国被灌输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比如,《中国腐败》的作者书写得很好,但是如今却保持沉默,或为中共唱赞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汉学家都是毛的追随者。也有的人,他是一个好的社会学家或优秀的翻译家, 却在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好的作用。”王容芬随即从包中拿出两页刚从网上下载的书讯,这两位德国作者都引用了毛的语录作为书的封页标题。“这种做法不禁让人回忆起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作品, 令人担忧。”

王容芬认为这涉及到人的职业道德。“中国的翻译界有这么一句话,译者如裁衣者,讲究‘信’、‘达’、‘雅’。而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那些所谓的中国语言学家,绝大多数并没有真才实学,只懂读毛着,搞运动。”

此次书展,孔子学院的负责人也来此推广中文教育。针对这一问题,王容芬认为孔子学院在国外就是起到了中共喉舌的作用。据她所知中共早在文革期间就已开始筹划中文在海外的推广,“这是中共的一个文化市场策略“。她笑着建议在海外的异议人士应该兴办中文学校,成为孔子学院的竞争者, 以免中共推行文化霸权。

德国文学博士徐沛女士和德国宗教学家也出席了此次座谈。

旅德知名中国社会学家王容芬,在其还是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的1966年,就直接陈书反对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并声明退出中共青年团。她的所为给她带来了十几年的牢狱之灾,直到1979年才被释放。出狱后,她没有消沉,而是重新捡起了德文专业,成为翻译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专家,有多种译著问世,这些译著为中国知识份子提供了抗衡极权主义的思想武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德国教授:中共得经受多少批评?
异议作家廖亦武出席法兰克福书展受阻
法兰克福书展  台湾出版人馆参展
外电:中共“非正常”出场法兰克福书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